“国家公园”走向世界的绿色名片

罗 珺

2020年08月20日09:09  来源:青海日报
 

治多县多彩乡河流纵横。

江源牧人家。

江源。 本报记者 杰拉 摄

  天地三江源,圣境滋八方……

  2019年8月19日,承载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怀期望,备受国内外关注支持,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青海省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西宁隆重开幕。

  青海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也是目前中国惟一的国家公园示范省,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举办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也为青海打开了一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生态文明之窗。

  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对青海,是面向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对全国,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对世界,是义不容辞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担当。

  今天,正值国家公园论坛举办一周年之际,青海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及时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以及草地、森林、湿地、水资源本底调查白皮书,建立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及国家公园展览展示平台,依法加强各类保护地执法监管,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获“青海省改革创新奖”,在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的全国10个试点单位评估中,三江源国家公园名列前茅,得到了保尔森基金会组织的国际独立评估的高度评价,为2020年顺利建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和世界第三极,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地理位置重要,生态区位特殊,生态系统丰富,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在青海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是党中央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伟大实践,对于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开幕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年来,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了国家公园体制。三江源国家公园就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先后举办了开幕式、主论坛、4个分论坛、6场边会、闭幕式和新闻发布会。论坛期间,分别召开了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中科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举办了“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美丽中国大型摄影艺术展等国家公园建设成就和主题摄影展,取得了良好的展示和宣传效果,成为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举行了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邮资明信片发行仪式、《圣地可可西里》大型电视剧开机仪式和生态环境保护公益项目签约仪式、《三江源国家公园环境解说手册(2019版)》发行仪式;开展了企业、NGO参与国家公园建设成就专题展示活动,全面介绍了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和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新实践。

  论坛的成功举办,向国际社会传播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向全世界发出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西宁共识》,在国际上推动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话语权,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思想观念、政策举措、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为构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推动青海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步伐,进一步促进了青海走向世界,加强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为参与共同保护地球美丽家园,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二

  青海,正在掀起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现独一无二的美丽和“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的独特魅力……

  随着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的成功举办,2019年11月26日,外交部和青海省在北京向世界推出“新时代的中国:大美青海从三江源走向世界”。

  大美青海,与世界同行。位于“世界屋脊”上的青海,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片净土,正在演绎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得益彰的精彩中国故事。青海是中国生态资源的宝库,是中国绿色发展的高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冲。青海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发展振兴的一个缩影,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功写照。

  推介活动上,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用“四张名片”介绍了青海的独特魅力,其中,国家公园作为第三张名片显得尤为耀眼:“2015年,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落户青海,开启了中国建设国家公园的新纪元。今年,我们成功举办了中国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习近平主席为论坛发来贺信,嘱托我们携手创造世界生态文明的美好未来。中国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成功举办,打开了一扇青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窗口。国家公园是青海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将带着‘国家公园’的名片走向世界。”

  这次全球推介活动,是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度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具体举措,对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及提升青海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为青海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提供强大动力和发展机遇。

  对于青海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面向世界进行展示的宝贵机会。曾经“遥远的青海”,如今走向世界舞台,让世界人民领略青海生态之美、发展之美、开放之美、和谐之美、幸福之美,让世界认识青海,让青海拥抱世界。

  三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青海是我国最早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省份,并在全国率先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

  我们要建设国家公园,也要建设公园国家——国家公园体制建设饱含着人民群众对美丽中国、美好生活的向往。

  众所周知,中国的国家公园体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上 提出来的,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 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可以看到,目前自然保护地占到国土面积的18%,生态红线占到国土面积差不多1/4。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目前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139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5%,这些自然保护地广泛分布于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地区、柴达木盆地、湟水流域,涵盖我省五大重点生态功能区,涉及野生动植物、湿地等多个类型。

  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在集中保护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依托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有林场,适时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局面。目前,我省稳步推进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和湿地公园建设,巩固提升全国湿地面积第一省的生态地位。

  海东市现有湿地面积11921.1公顷,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自2013年《湿地保护条例》实施以来,海东市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明确指出凡是湿地必须予以保护,在建设中优先进行保护湿地,无条件予以保留,不得破坏,并推进湟水河、黄河湿地公园建设;在绿化工作中,结合湟水河综合治理工程和各县域内支流现状,重点突出对湟水湿地的保护,开展两岸护岸林建设,逐步改善湟水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西宁市于2012年正式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自创建以来,紧紧围绕生态环境、林业产业、生态文化三大体系和森林资源安全能力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的生态绿化工程。

  通过持之以恒的植绿播绿,西宁市绿地总量大幅增加,森林覆盖率快速增长,40项创森评价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评价标准,初步形成了“城在林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林水相依、林路相嵌”的森林城市生态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相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国家公园体制,会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

(责编:陈明菊、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