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楼兰必破凯歌还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蹲点调研之二

贾 泓

2020年08月14日08:47  来源:青海日报
 

大通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开发乡村旅游后的人行木道。 大通县委宣传部供图

经过三年集中攻坚,西宁市6.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30个贫困村全面退出,三县(区)顺利“摘帽”, 2019年建档立卡系统192户、563人全面脱贫,西宁市实现绝对贫困 “清零”……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摘帽后,西宁市持续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重大要求,完善脱贫后续巩固政策,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和新生贫困人口,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织密筑牢返贫新生贫困防线,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高水平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奠定坚实基础。

夏末初秋,走在西宁绿意浓浓的乡间,你可以感受这里忙碌的致富脚步,可以品味到西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也一定会感慨西宁市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望乡村,看乡亲,西宁让你坚信,脱贫攻坚,楼兰必破、凯歌将奏。

“全覆盖”的底气

今日的西宁,从落实产业发展资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等方面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实现了贫困人口产业发展项目全覆盖、贫困县扶贫产业园全覆盖、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全覆盖、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全覆盖、贫困村互助资金全覆盖。

“五个全覆盖”,在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同时,也奠定了西宁市脱贫攻坚的强大底气。

对有劳动能力的15642户5642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人落实5400元产业扶持资金;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在尊重贫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坚持因人因地分类施策实施产业发展和资产收益项目。西宁的全覆盖,是体现民心民意的全覆盖,是符合农村产业发展规律的全覆盖,是在扎实调研论证基础上的全覆盖。这样的全覆盖,让脱贫摘帽后的西宁乡村逐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让西宁织密筑牢返贫新生贫困防线更有底气。

建成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鸾沟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湟中区中藏药材加工物流产业园区、湟源县饲草产业园区……西宁实现了每个县(区)都有1个扶贫产业园区;在大通县长宁镇新添堡村、湟中区鲁沙尔镇白土庄村、湟源县东峡乡北山村建设总容量为75.4兆瓦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3个,截至2020年6月底累计获得收益达9450多万元。西宁的全覆盖,是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是因地制宜的,更是均衡可持续的。这样的全覆盖,让西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有底气。

三县(区)485个非贫困村每村落实财政资金100万元,根据贫困地区自身资源条件和发展禀赋,因村施策,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拓展集体经济多元增收渠道;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7.07亿元,其中村内自主运行132村,累计借款19849.98万元;金融方式运行198村,撬动银行贷款50889.5万元。西宁的全覆盖,是精准施策的全覆盖,是“授人以渔”的全覆盖,是发展的全覆盖。这样的全覆盖,为西宁市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全面胜利提供了最充足的底气。 “全覆盖”,说出来是冰冷冷的数据,背后却是6.5万贫困人口、330个贫困村稳定脱贫后暖暖的人心、红火的日子,还有那充满希望的未来。

“不摘下”的决心

2018年底,西宁市完成了“三年集中攻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2019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和“四个不摘”的重大要求,下足“绣花功夫”,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贫困县摘帽是一件大事、喜事。但摘帽退出只是阶段性成果,达成了一个“小目标”,实现全面脱贫的总体目标,保持政策稳定、连续性至关重要。压实攻坚责任,完善政策体系,落实工作措施,强化督导服务……摘帽后的西宁,将更加饱满的热情注入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彰显着西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摘帽不摘责任”,西宁市持续坚持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持续落实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各级脱贫攻坚责任。“摘帽不摘政策”,西宁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西宁市巩固脱贫成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并配套制定了多项规范性文件,为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提供政策支撑。

户脱贫、村出列,脱贫摘帽后的西宁坚决留出缓冲期,为贫困村、贫困人口稳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精准扶贫中的很多举措见效都需要一个过程,西宁不摘的是责任和政策,更是持续激发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的坚强后盾,是西宁全面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的决心。

“摘帽不摘帮扶”,西宁进一步压实了工作责任,细化了工作措施,加强政策执行情况监管,全面推进巩固提升工作落地见效。驻村工作不放松,持续深化社会帮扶,积极推进消费扶贫,切实提升帮扶成效。“摘帽不摘监管”,西宁建立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加强对脱贫户以发展产业、就业增收为重点的监测,重点关注年度收入异常、转移性收入比例过高、老弱病残等人口的监测,及时发现影响巩固脱贫成效的问题,防止返贫和新生贫困发生。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摘帽后的西宁不敢有丝毫松劲懈怠,攻坚克难,乘势前进。摘帽后的西宁,没有摘掉的是帮扶和监管,更是贫困地区在致富路上阔步前行的不竭动力,是西宁坚决做到“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决心。

不停止的“脚步”

按照“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总体部署,“摘帽”后的西宁坚持频道不换、靶心不散、力度不减,不断完善脱贫后续巩固政策,突出产业就业扶贫,强化低保兜底保障,加强日常监测及精准帮扶,全面巩固脱贫成果。

提升产业绩效,西宁全面摸排贫困户到户产业项目,对收益较低的项目户,落实生产技术培训与指导、联系销售等具体帮扶措施,促进到户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各类经营主体辐射带动作用,全市61家扶贫龙头企业、759个贫困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带动5000余户发展生产实现增收;

促进转移就业,西宁通过推送岗位信息、劳务协作、公益性岗位安置、扶贫车间带动等方式,2.37万名建档立卡劳动力实现就业务工。4426名建档立卡劳动力在各类公益岗位上岗,全市33家扶贫车间带动1451人在家门口就业,通过帮扶协作项目吸纳、培训转移就业等形式帮助1107名建档立卡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加大民生保障,15年教育资助政策惠及所有贫困家庭,持续落实“幸福西宁·健康药箱”和13种慢性病贫困患者免费日常用药政策受益群众分别达到59.92万人次和22.37万人次。全面落实医疗扶贫政策,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临时救助等,贫困群众住院费用自付比例稳定控制在10%以内;

强化兜底保障,重点关注困难老年人、困境儿童、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全方位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大对建档立卡残疾人救助力度,开展助学补贴、托养照护、技能培训、精准康复等工作,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

三县(区)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西宁不仅没有松劲,反而更加紧迫地争分夺秒抢发展,产业发展遍地开花,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城市建设方兴未艾。

改变农村面貌,帮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推动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西宁的“脚步”从未停止。时不我待,击鼓催征,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时刻。西宁,不断深化对脱贫事业连续性、稳定性的认识,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攻坚克难、善作善成,提高脱贫质量、持续巩固扶贫成果,确保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筚路蓝缕,征途漫漫。西宁正在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高水平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奠定坚实基础。

(责编:陈明菊、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