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困境,青海“三文鱼”危中求机谋发展

王 臻

2020年08月13日08:59  来源:青海日报
 

做成干板鱼的三文鱼。
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供图

8月,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龙羊峡水库迎来最美季节。波光粼粼、一碧万顷的水面倒映出青山、映衬着湛蓝的天空,远远望去,一排整齐成组的圆形网箱集中分布在库区水面上。每天清晨7时,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的员工已经开始上岗工作。

龙羊峡是我省冷水鱼重要产地之一,几乎每天都有近30吨冷水鱼被销往全国各地,同时还出口俄罗斯、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打开了国外市场。

天然的养殖环境、良好的生产养殖秩序、领先全国的养殖技术和装备、现代化养殖生产方式……青海三文鱼生产基地已成为全国最大鲑鳟鱼淡水养殖基地,产量占国产三文鱼总量的三分之一,现有27家养殖场,网箱养殖面积489亩(32.6公顷),年产量1.52万吨。同时,所有养殖企业均达到国家健康示范场标准并取得环境评价备案手续,其中有22家企业取得国家认证的绿色产品证书。

从捕鱼、电晕、急冻,到马不停蹄运输上岸初加工、抽样检测,最后运往销售地,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养殖的三文鱼订单最多36小时送到客户手中。作为黄河上游库区(龙羊峡)最大的虹鳟鱼网箱养殖公司、国产鲑鳟鱼龙头企业,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2019年三文鱼的销售量超过1万吨,产值在5.5亿元。

然而,今年的疫情让我省三文鱼产业遭受了订单大量退回的严峻形势。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江昊鹏告诉记者:“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从进口三文鱼切割案板检测出新冠病毒后,公司订单骤减。同时,我省三文鱼产业联盟其他会员的订单也不理想。”

如何打破困境,让我省“三文鱼”危中求机谋发展?在4月中旬召开的青海三文鱼产业联盟大会上,对一直处于高端外销的三文鱼,25家养殖产业联盟会员发出了“要让自己养殖的三文鱼进入寻常百姓家,青海人一定会吃到自己养殖的三文鱼”的进军目标。之后,青海三文鱼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在青海民泽的带动下,调整价格进军西宁市场,让百姓眼里“可望不可及”的三文鱼走进了西宁市超市。

疫情是考验,更是突破发展的机遇。

不仅是超市,民泽更在其他方面寻求三文鱼发展的新突破。“我们以往面对的市场大多以国内外三文鱼刺身为主,是高端消费,但对于青海的地域文化和饮食文化来说,刺身的受众率不是很高,因此,要想打开本地市场就要转变三文鱼固有的利用模式,在创新上下功夫。”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营销部长汤娟向记者介绍,他们在青海的饮食文化中找到了本地人吃鱼的方式,以此为契机,让三文鱼顺利“游进”了青海的夜经济。

干板鱼是青海河湟传统美食,随着青海湖因生态保护封湖育鱼的实施,这道以前用青海湖湟鱼烹制的佳肴逐渐淡出了青海人的视野。用三文鱼代替湟鱼制作成干板鱼就是民泽进入本地市场的第二种方式。

“我们与餐馆合作,首先在西宁市香格里拉夜市销售干板三文鱼,结果比预想的还要好,20平方米的摊位平均每天能销售400条鱼,并且复购率达到了30%。由此,借着第三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展暨西宁美食节的开幕,我们把摊位搬到西宁唐道夜市,如今,在各式小吃汇聚的西宁夜经济海洋中,干板三文鱼成为了最亮眼的惊喜。”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旭说。

将200克左右的三文鱼剖去内脏,洗净后摆列在烈日晒得滚烫的石板或沙滩上,晒干后捆成一排排整齐均匀、状如木板的干鱼捆,就是干板鱼了。油炸后的干板鱼酥脆喷香,鲜、咸、辣俱全,游客们隔着十几个摊位也能被吸引过来。与时俱进的手艺人用三文鱼代替湟鱼,最大限度保留了传统口感和味道。

以前,只有在高档餐厅、日料店看得到三文鱼,很少在夜市看到有卖三文鱼的。而今,三文鱼更是添了一份“烟火气”,融入了西宁特色,走进寻常百姓家。

杨旭认为,青海的三文鱼要在危机中谋发展,加强对水产品,尤其对进口水产品的检验检疫,“严把食品安全关”是第一位,其次,虹鳟鱼养殖销售一定要转变以往一味追求“高大上”、“高端消费”的观念,要让虹鳟鱼、三文鱼走进寻常百姓家,调整结构,培育销售市场,引导大众消费。同时,进一步强化打造“青字号”品牌的意识,树立企业长远发展的品牌观念,让青海的虹鳟鱼、三文鱼走得更宽、更远。

(责编:陈明菊、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