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飞地经济” 在青海“展翅高飞”?

2020年08月12日10:00  来源:青海日报
 

  7月25日,第21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飞地经济”发展研讨会在西宁召开。这是自去年9月青海全省发展“飞地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座谈会后又一次加快发展“飞地经济”的高峰论坛。“飞地经济”如何在青海省“展翅高飞”,让我们看看在“飞地经济”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学者怎么说。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总支副书记兼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书记、副院长陈健:

  “飞地经济”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试金石,全球的“飞地”主要由土地指标交易衍生、跨区产业转移、资源要素合作创建、特定功能需要派生而形成。

  目前,发展“飞地经济”面临的共同困难就是创新,特色小镇样本需要破解行政管制,海外园区样本需要破解国土瓶颈。对此,建议以“合作”“共赢”作为飞地经济理念;让“科技”“文化”作为驱动力飞起来;抓住“逆城市化”机遇创新飞地模式。基于这个思路,需要进一步完善飞地分税分利机制;探索“飞地”的企业化混合经营;试行个人家庭和众筹式“飞地”;实施对口帮扶“飞地”倾斜政策;推进“飞地”的行政管辖权改革五个方面着手,深化“飞地经济”的发展,政府、企业和个人充分调动创新动能,使“飞地”展翅高飞。

  青海民族大学教授陈文烈:

  作为一种新的制度空间,飞地经济是地方制度试验的产物,最早产生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经济水平较高、经济体制改革较为深入的地区,多集中于各区域内部。

  作为一种新的制度空间,飞地经济在根本上由资本的空间运动所驱动,同时也是地方和国家制度试验的一部分,在复杂的国家空间重构过程中被塑造。

  新时代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动向为我们重新发现新时代西部的新优势、发展别具一格的现代化特色经济体系,提供了新的机会。

  我们要创新资源观,发现新时代的新资源和新价值,发展现代化特色资源经济;创新知识观,发现地方性知识的全球价值,发展西部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区位观,发现西部的新方位,发展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为主的包括海西州周边地区在内的双循环的新产业链、新供应链和新价值链。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亭:

  在今后形成“新格局”的过程中,要突出并大力推进“对口合作”的方式,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用“市场化改革、制度型开放”的思维;“各展所长、各得其所”的合作;双方党政“政治担当、行政责任”的作为,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制度型开放,营造出一流的营商环境,从而吸引有实力、有情怀的市场主体,按市场化运作机制来投资兴业。

  (赵睿 整理)

(责编:刘沛然、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