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中科院博士阮晓东谈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之青海路径

2020年08月05日09:43  来源:青海日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7月24日“青洽会”期间召开的“金融机构支持青海实体经济发展”论坛中,中科院博士、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城市发展部部长阮晓东就“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和路径分析”做了精彩演讲,为青海省金融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新路径。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强调,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那么,如何理解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新格局的“新”体现在哪里?

  “新”在大开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

  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支持在西部地区建设无水港。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推动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逐步向规则制度型转变……

  “新”在大保护: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坚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保障好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保护好冰川、湿地等生态资源;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等;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绿色发展。落实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任务,推动西部地区绿色产业加快发展……

  自2000年起,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进入发展快车道。数据显示:1999年到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由63亿元增长到305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三二”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从30多亿元增长到282.3亿元,全省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由最初的50%提高到75%以上。

  全省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得到较好保障。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公路里程由12000多公里增至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3328公里,铁路运行里程达2299公里;

  民用机场由小到大,“一主六辅”机场格局形成;建成青藏铁路格拉段及电气化工程、盐湖钾肥百万吨工程、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等一大批水电站;

  电力装机容量突破2700万千瓦,青海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86.5%,开创了全省连续15日360小时100%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今年青海电网将连续100天对三江源地区16个县和1个镇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使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亮丽。

  除了铁路、能源建设,其实西部大开发的生态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超级工程。青海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努力探索“一优两高”的实现形式,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公园、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高原美丽城镇、民族团结进步“五个示范省”建设为载体,以生态、循环、数字、飞地“四种经济形态”为引领的经济转型发展新格局,努力开创了现代化建设青海新征程。

  那么,如何推动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分析路径如下:

  要坚持标准引领,向最高标准看齐,对照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倒逼企业改进工艺、节能降耗、技术升级;争取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立足青海优势,在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原现代生物等领域参与行业、国家、国际的标准制定;

  大力开展标准创建活动,推动“青海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要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增强产品竞争力,让青海产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以绣花的功夫培育品牌,有目标有目的,有重点有抓手,围绕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在“人”上下功夫,提高生产者对品牌的追求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要深化改革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

  发挥青海省气候冷凉干燥、清洁能源丰富等优势,建设大数据产业园、数字经济发展展示运行平台,组建数字经济发展集团,加快建设“云上青海”。紧紧抓住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根镜像服务器布局青海的契机,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推进5G网络和智慧广电建设,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产业、企业和产品,与国际国内市场耦合,发展平台经济,谋划和推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释放数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效应;

  立足功能定位,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加强资源统筹管理,建设飞地产业园,在高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方面,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承接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促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依托对口援青等平台资源,稳步开拓省内外飞地,利用发达地区人才、技术和市场优势,推动青海产业借梯登高、借船出海;

  改造提升盐湖化工、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特色轻工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全力推进60万吨煤制烯烃、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动力及储能电池隔膜、钛合金、碳纤维、高纯氧化镁等新材料项目,支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强配套,延伸产业链、培育创新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

  持续实施重点项目提速攻坚行动,开工建设西成铁路、西宁机场三期、共和机场等重大工程,全力推进玉树机场改扩建、拉西瓦扩建、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等重点项目。推进建设高原设备能效测试试验场,为中国制造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能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责编:刘沛然、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