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沟:美丽乡村生机勃勃

张洪旭

2020年08月03日09:29  来源:青海日报
 

  七月,乌兰县西沙沟村绿树成荫,村道干净整洁,民居错落有致,这是一个既有田园风光,又有现代文明的美丽村庄。

  西沙沟村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柯柯镇东侧10公里外。2019年,西沙沟村进一步完善了房屋、道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购置了新的垃圾箱,配齐了保洁队伍,对党建活动室、农家书屋、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文化设施进行了翻新,村党支部书记包永军一边走一边介绍: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天然气,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也全额给每个村民缴纳,村民的日子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西沙沟村由一个穷村走到了今天,村庄的主人见证了它的变迁。

  包永军介绍,2013年,西沙沟村由于草原占用获得集体补偿资金417万元。当时,村里大部分人的想法是把这笔资金按户、按人均分,这样每户可分到3万元,人均可以分到7500元,在当时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是村“两委”决定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计划将这笔资金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此,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转变村民的观念,最终经村党支部提议,召开村民大会表决,用这笔资金在乌兰县城商业街购买了13间铺面并出租,如今,铺面租金每年收入达18万元。

  “还是村干部有远见,当时幸亏没把那笔钱按户分配。”村民苏世军依托村里的铺面在县城开了一家饭馆,他说:“想想那年为了能拿到7000多元,天天跑村委会去理论,今天想想都觉得臊得慌。”

  包永军一边掰着指头算账一边说,资金盘活了,村里发展集体经济的这步棋就活了起来,以土地为资源,将村集体闲置土地及撂荒地出租,建设了枸杞晾晒场,对外出租,每年可获得租金5万元;利用村里的沙沟开办了沙场出租,每年可获得租金4万元;还利用村集体草场2209.6公顷发展了公益林项目,每年可以获得公益林补贴8.2万余元。同时,整合精准扶贫资金94万元,集中投入到乌兰恒信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规模经营主体,按照协议比例可分享7%的收益,每年可获得分红6.58万元。村民的腰包鼓了,日子好过了,一心一意奔小康的劲头也足了。

  “靠输血奔不来小康,只有自己造血,村庄才有发展后劲。”为了让村民致富的步子快起来,西沙沟村把发展特色种植业,作为村民致富的重要手段,调整农业结构,将全村75.5公顷土地流转用于种植枸杞,并在采摘季节组织全村村民参与枸杞采摘工作,为村民又增添了一份收入。

  “目前育肥羊4000多只,牦牛300多头,小黄牛60头。”马生荣是村里的养殖能手,如今,他和村里其他几家养殖户,利用村里免费提供的集体草场3527.4公顷,带领村民发展牛羊育肥产业。

  “土地流转了出去,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也不能闲下来,在村党支部的‘穿针引线’下,村里的闲人变成了‘蓝领’。”包永军介绍着西沙沟村发展的“棋局”。

  为了给剩余劳动力找到就业门路,西沙沟村通过培训让村民学到一技之长后,组织32户村民组建了西沙沟村运输服务队,18户村民组成了工程机械队,并向青海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源源不断输送村里的年轻劳动力,拓宽了村民们致富创收的渠道。

  “2019年,我们累计销售土特产、牛羊肉、枸杞、藜麦达10多万元,户均增收3000多元。”村民李胜业在村党支部的鼓励下,主动学习电商知识,成立了电商营销团队,通过传帮带,目前有13名村民跟着李胜业做起了电商生意,通过网络把村里的特色产品销售出去。

  同时,西沙沟村看准了海西州将乌兰县打造成“州内旅游强县、省内旅游大县、国内旅游名县”的有利时机,将全村旅游扶贫资金300万元,投资到茶卡镇旅游扶贫产业园,发展物业经济,一年时间,分红30万元。同时借助旅游业的发展,全村积极推动乡村民宿、休闲观光、枸杞采摘等产业发展。

  “今年,我打算在村里开一家农家乐,旅游旺季的时候游客多,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村民李文秀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通过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西沙沟村彻底改变了过去农业产业基础薄弱、村民收入低的落后面貌。2019年,西沙沟村集体收入达50.02万元,人均收入达1.43万元。

  如今的西沙沟村,田野上生机勃勃,乡村美景如画。

(责编:陈明菊、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