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第一书记带领“问题村”打“翻身仗”

——记光明日报社总编室主任编辑尚杰

2020年07月31日17:32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人物名片] 尚杰,男,汉族,198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毕业,光明日报社总编室主任编辑。2019年5月,被组织选派到青海省囊谦县担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多昌村驻村队员,2020年1月起担任多昌村驻村第一书记。

[导 言] 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海省囊谦县,一名来自北京的博士第一书记正在“走红”。他扑下身子,抓党建、建项目,带领一个问题村、落后村打起“翻身仗”,村里各项事业迈入正轨;他发挥专业优势,克服高寒缺氧、语言不通,跑遍全县69个行政村,发表各类新闻作品上百篇,让囊谦频频刷屏;他舍小家为大家,在幼子不足一岁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奔赴高原,积极联系资助贫困学生、捐献物资,在第二故乡挥洒着汗水、贡献着智慧,为助推脱贫攻坚贡献了一份“光明力量”。

今年7月,尚杰在玉树州采访惠农虫草贷贴息发放仪式  光明日报 供图

扑下身子,他带领“问题村”打“翻身仗”

在囊谦县多昌村,第一书记尚杰带着村社干部、施工队人员连日来一直奔波在草山上,他们在寻找水源、为水窖选址。

尚杰(左)带领多昌村村社干部在山上寻找水源、确定水窖位置   光明日报 供图

多昌村是距离县城最近的贫困村,目前还未纳入集中供水范围。沿扎曲河狭长带状分布的村庄,先后在草山上建起4座水窖,引山泉水供村民饮用。

但由于部分主管网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年久失修,跑冒滴漏严重。加上近些年大量外来户涌入村子定居,远远超出本村的户籍人口数,原有的水窖容量无法满足需求,导致部分村民出现了饮水困难,不得不挑水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尚杰多次和当地水利部门沟通,并积极向派出单位汇报争取,他提出采用聘用技术人员+村民出工的方式,最大程度降低费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多昌村自来水改造项目已经通过了光明日报社的同意,将于近期开工建设。

“村民们最初都不看好他,觉得他带个眼镜、文质彬彬的,干不成啥实事”,多昌村五社社长扎巴说,没想到,这位北京来的第一书记用行动刷新了村民的认识。

在他的牵线努力下,村子里竖起了太阳能路灯,晚上出门也不怕了;年久失修的党员活动室装修一新,村民们开会、党员们过组织生活都有场所了;他组织村子的年轻大学生们外出考察,还专门添置了直播设备,鼓励他们尝试电商直播。

村里老党员生病了,他登门看望慰问;村里儿童走失了,他闻讯深夜爬起来和村民一起寻找;河水暴涨,部门村民家里进水,他和村民始终奋战在抗洪一线……一桩桩、一件件事,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对“尚书记”竖起来大拇指,也对村子发展充满了信心。

要知道,长期以来,多昌村一直是县里的“问题村”、“后进村”和“困难村”。2018年,包括村主任、社长6名党员在内的22名党员群众在“扫黑除恶”中被处理,村支书也被纪委免职,村子发展一度陷入停滞。

从去年6月开始,在香达镇的大力支持下,多昌村重新组建了村两委班子。在驻村工作队和新两委班子的努力下,一年来,村子人心齐了,发展迈入正轨了,各项事业正在抓紧推进中。在今年6月份国家第三方抽检以及7月份脱贫攻坚普查中,多昌村均用优秀的表现顺利通过,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得到镇里、县里的认可。

发挥特长,他奔走高原写专栏

在做好多昌村驻村工作的同时,尚杰积极主动发挥个人专长,利用全媒体手段全方位宣传囊谦,为脱贫攻坚助力加油。

到达囊谦的第二天,尚杰就克服了高原缺氧、语言不通等不利条件,开始了采访工作。很快,他在报社的支持下,在光明日报开设了《走笔囊谦——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个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为当地干部群众鼓与呼。

万事开头难。囊谦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区,辖区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仅有12万人,下次乡通常要跑上一天。当地人手紧张,一个局也就三五个人,根本没有人准备文字材料,更没有人主动提供新闻素材。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写好报道,尚杰抓住一切机会下乡。只要听说有人下乡,就主动跟着去。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他跑遍了囊谦的九乡一镇,距离县城100多公里的尕羊乡,需要翻越多座雪山的毛庄乡,沿着悬崖峭壁才能抵达的娘拉乡……都出现他的身影,69个行政村他很快也跑了一个遍,对囊谦的县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大量的报道素材。

在海拔4000多米的草山上,尚杰(右)采访采挖虫草的群众  光明日报 供图

在帐篷党支部里,尚杰与着晓乡巴尕村的村干部们交谈  光明日报 供图

为了做好报道,他爬上4800多米高的草山,实地跟随农牧民挖虫草,一天下来腿都不听使唤;他冒着大雨,在泥泞道路奔波60余公里,赶到娘拉乡的小学采访控辍保学劝返的小学生;他背着被褥,赶到县城最北边的班多村,在农牧民家里与他们促膝长谈,了解到他们最真实的心声……截至今年7月底,已经有50多篇报道见报,另外有多篇作品在微博、微信、客户端新媒体平台刊发。

尚杰(右)冒雪在囊谦县最北部班多村采访并为村民送去药品  光明日报 供图

尚杰还积极利用网络直播平台,扩大宣传效果。2019年7月,光明日报发起囊谦首届网上旅游节,三场网络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50万人次,迅速形成了“刷屏效应”,让囊谦的人文风景在手机小屏上“走红”。

这些全媒体手段的报道,在当地产生了巨大反响,对宣传推介囊谦、助推脱贫攻坚工作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青海省委宣传部、玉树州委都专门对这些报道给予高度肯定。

舍小家顾大家,他视囊谦为“第二故乡”

2019年2月,当尚杰报名去囊谦挂职扶贫的消息传出后,让身边的同事们吃了一惊。

“惊”的是他是主动请缨、自愿报名的。报社人都知道,去囊谦挂职可是个苦差事。囊谦县位于青海省最南端,距离北京有2000多公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至今没有直达的航班。更苦的是,那里平均海拔3600米左右,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并且挂职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这对人的身体、精神毅力都是一种考验。

“惊”的是他有两个年幼的孩子,正是小家需要照顾的时候。报名时,他的女儿还不足5岁,儿子还不足1岁,妻子一开始并不理解:“工作干得好好的,为何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尚杰耐心地做工作,最终争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离开了小家,尚杰把囊谦当成了第二故乡。他很快融入当地的生活,从当地群众吃住在一起,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不断贡献“光与热”,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着晓乡的藏族妇女的藏族妇女阿保曲忠,自身经济并不宽裕,但在2015年6月,她主动为一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青年捐献了肾脏,将青年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她非但没有向青年索要一分钱,反而自掏腰包花了2万余元的医药费。青年获得了重生,而她不得不常年吃药。

深入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阿保曲忠家采访 光明日报 供图

虽然阿保曲忠获得了2017年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但并没有改善她的生活条件。尚杰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县委宣传部、县纪委多次到阿保曲忠家中看望慰问,为她送去生活必需品,并为两个上学的孩子联系了爱心人士进行资助。

2019年8月份,当得知不少偏远乡镇的孩子们为过冬羽绒服发愁时,尚杰与光明日报社挂职干部胡清强一起,多方联系爱心人士,捐赠了价值45万元的1000多件羽绒服,捐赠给孩子们,让他们温暖过冬。

尚杰还积极配合光明日报社扶贫办,将“光明助学金”发放到240多名小学生手中,解除了孩子们上学的后顾之忧,为囊谦的不少贫困家庭减轻了压力。从2015年开始,光明日报社在囊谦设立了“光明助学金”,每个学生每年资助1500元,5年来,影响力和辐射面不断扩大,通过“一对一”的帮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远方的关爱。

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他总是想尽办法来解决。2019年9月,当得知囊谦县藏医院在发展藏药种植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急需技术专家时,他主动多方联系、登门拜访,邀请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到囊谦实地考察,并配合做出可行性报告,协助解决了技术难题。

脸晒黑了,孩子们也认不出他这个爸爸了,但尚杰没有后悔,更没有退缩。眼看着囊谦县脱贫摘帽,他又开始琢磨着如何带领多昌村发展集体产业,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年多来,尚杰始终在用心用情投入扶贫工作中,在带领村子发展、全方位宣传报道囊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展现了挂职干部的良好风采,为助力囊谦脱贫攻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囊谦县委书记张琨明说。(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刘沛然、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