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光明点亮高原深处

——青海“三区三州”电网建设综述

常秉玉

2020年07月30日09:21  来源:青海日报
 

玛多贫困群众在易地扶贫搬迁区家中

  “电,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新生活,更是藏区贫困群众与时代同频共振,还有广大牧民群众发展能力的提高。”作为青海“三区三州”电网建设的受益者,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央隆乡党委书记多布才旦感慨道。

  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5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勾勒出了青海全省95%的国土面积,这些区域是除西藏之外全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区。这里也是青海“三区三州”电网建设的主战场,共有15个深度贫困县,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52万贫困人口,占青海全省人口的近十分之一。这里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遍布着雪山、戈壁和草原,村镇分散,电网负荷“小集中、大分散”,是脱贫攻坚战役中的硬仗。

  自2018年以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从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群众用电感受出发,投资86.34亿元,共计960项“三区三州”电网建设项目,对青海全省6个州、33个县、391个村开展电网“提档升级”,在高原书写“脱贫攻坚、电力先行”的新篇章。

  “硬核”攻坚啃下“硬骨头”

  位于“中华水塔”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的玉树州,共有187个项目落地,是“三区三州”工程建设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90%以上工程沿线都处于海拔4600多米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高、空气稀薄,冻土、沼泽遍布,施工难度极大、物资运输极为困难。

  为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三区三州”攻坚目标,国网青海电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等因素影响,在3月初即复工复产,全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工作考核、规范管理,创新建设理念,形成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同步推进的攻坚态势。

  6月10日,曲麻莱县秋智乡10千伏配网新建输电线路工程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施工人员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寻找电网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逢山不开道、遇水不架桥,手拉肩扛,爬冰卧雪,以最原始、最艰苦的办法,用骡马驮运电力物资,用铁镐、电镐开挖冻土层达2米的铁塔基础,6月20日圆满完成了玉树地区所有“三区三州”项目。

  “通过这种艰苦卓绝的攻坚,3年来,青海‘三区三州’电网建设累计投入人力5.8万人次,大型机械化设备2.1万台次,使用骡马运输累计5200余匹次,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破,全力啃下这块‘硬骨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设备部主任弓建荣说。期间,工程还在三江源地区翻越10余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大岭,3次横跨长江、2次跨越澜沧江天险。

  3年来,国网青海电力在“三区三州”地区累计新建输电线路2.3万千米,新建变电站74座、容量1269兆伏安,新增配电变压器4376台。藏区供电可靠率由2017年的99.52%提升至99.8%,电压合格率由2017年的98.87%提升至99.5%,户均配电容量从1.69千伏安提升至2.18千伏安。藏区群众用电质量和用电感受得到极大提升。

  “民心工程”带来“好光景”

  得益于“三区三州”这一“民心工程”,曾经,触目惊心的深度贫困地区开始生机勃发。

  在黄南州,地处山沟里的尖扎县措周乡告别以往供电半径长、末端电压不稳的10千伏电。村村开始谋划产业发展,人人开始找寻致富门道,村子不再一片萧条。

  在果洛州,玛多县花石峡镇牧民结束与太能阳光伏板为伴,“晴天有电,阴天点蜡”的日子,因为连通了大电网,当地牧民群众与外界的交流不再有阻隔,以往闭塞的生活正在远离。

  在玉树州,称多县歇武乡赛巴沟里,配电设施全面升级改造,电压不稳、线路“串供”问题一一解决,困扰牧民们多年的“用电难”心病已经祛除,使用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望。

  在这些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电网建设真正开启了贫困群众的新生活。据测算,“三区三州”电网建设投运后,藏区户均年用电量将增长32.24%,电网变电容量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27.4%和31.7%。

  电,带来生活“好光景”,牧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正发生改变。50岁的安工加是海南州贵德县常牧镇曲丹峪村村民。6月13日,安工加买了一台压面机准备开面坊,“村里的电稳了,致富有奔头了,开个面坊维持生计不用再出去打工了。”

  2019年之前,曲丹峪村还是一个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村。2019年电网改造完成后,村里的很多养殖户都购买了粉碎机、搅拌机等大功率电器,实现了牛羊饲料机械加工,让村里经济发展有了底气,真正实现了贫困地区群众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

  (常秉玉 )

(责编:刘沛然、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