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生绿荫 一心锁黄龙

洪玉杰

2020年07月09日09:34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日报记者 洪玉杰 摄

  在青海版图上,人们或许不能一眼找准贵南的位置,但在全国防沙治沙的史册上,从风沙滚滚、寸草不生,到绿树成行、青草成片;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贵南绝对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土地总面积664933.3公顷,其中,沙漠化土地面积达228000公顷,三分之一的土地是荒漠,是青海省沙漠化土地分布较广,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防沙治沙重点示范县之一。

  “如烟黄沙遮蔽日,生机绿木断绝地。”这显然是对土地荒漠化最贴切的表达。在龙羊峡库区南岸的木格滩沙漠向东南延伸的最前沿,有一条绵延十多公里的流动沙丘,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黄沙头”。上世纪中期以来,黄沙头及木格滩周边沙漠每年以5至15米的速度向东南肆意扩展蔓延,每年近200公顷的草地、耕地被沙漠吞噬,与此同时对方圆10公里以内的101省道、周边公路、乡村道路及5万余名农牧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威胁,严重影响了贵南县脆弱的生态环境。

  一

  木格滩位于贵南县中部,西至龙羊峡库区,北至沙沟河岸,南至茫拉河,是贵南县最大的滩地,属半荒漠化草原,时有沙暴发生。

  翻阅相关历史文献后发现,木格滩自古素有“沙洲”之称,《魏书·吐谷浑传》记载:“弟阿豺立,自号骠骑将军、沙洲刺史。部内有黄沙,周回数百里,不生草木,因号沙洲。”

  青海省著名学者李文实先生的《西陲故地与羌藏文化》一书写道,木格与穆格同属音译,都为沙洲本名。“穆格”是饥馑荒灾之意,可引申为荒漠。这与《沙洲记》中“不生草木,荡然黄沙”是相应的。当地人称之为穆桂滩,以后逐渐演变,今天的行政区域名为木格滩。

  森多镇的牧民南夸太世代生活在木格滩附近,据他回忆,当时风沙特别严重,刮风的时候,周边啥都看不见,种的田都被风沙覆盖了,做饭的时候,和的面里是沙子,炒的菜里也是沙子,甚至有时候吃煮鸡蛋,剥了壳后迅速塞进嘴里以防粘上沙土。出门时必须全副武装,帽子、眼镜、过滤口罩一样都不能少,日常出行很困难,更别提放牧了。

  滚滚黄沙淹没了青青草原,频发的沙尘暴笼罩木格滩,黄沙赶着人搬家的苦吟盖过了悠悠牧歌,天空昏黄浑浊是南夸太对那个年月的最深记忆。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1996年,贵南县将黄沙头和木格滩列为全县治沙防沙的重点,每年组织近千名干部职工、农牧民群众进行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

  一场人与沙漠的战争至此打响。

  然而,贵南县境山大、沟深、高寒、多风,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防风治沙工作困难重重,干旱缺水成了荒漠化地区改善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障碍。为提高植被的成活率,贵南人民在滚滚沙海里挥汗如雨,志承愚公,一心缚黄龙。

  二

  面对土地的荒漠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存环境的影响,更是对土地的一种侵蚀,治沙刻不容缓。

  “春天栽了以后,干旱成活率不高的话,我们秋天再进行补植,我们试了好几年,反正是三次、四次地栽,通过科技,通过增加科技手段,必须要把这个树栽好、栽活,把这片地要绿起来。”时任贵南县县长的多杰才让回忆时说道。

  正当八万多贵南人民为改善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而艰难探索时,“九五”期间,国家把防风治沙列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青海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和中国林科院共同申报了黄沙头荒漠化治理项目。

  经过三年的艰难探索,木格滩科研人员总结出了“大穴、高杆、深埋、围栏”四位一体的杨树深栽综合配套技术,解决了高寒、干旱地区荒漠化治理树种选择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树苗栽种后的成活率。

  尤其是沙区黄沙头采取的乔、灌、草结合,然后采取封育管护,在沙漠腹地采用杨树深栽造林的这种方式,在青海全省起到了示范幅射作用。而贵南坚持“生态立县、生态兴县、生态富民”发展战略不动摇,构建了以环木格滩生态圈治理为主线,以保护和扩大林草植被和沙生植被为中心的绿色屏障。

  年近七旬的布加,是茫拉乡下洛哇村的普通牧民,他沟壑纵横的脸庞上印满了曾经风沙肆虐的记忆。从1969年开始,布加就和全家人一起,开始了义务植树的漫漫征程,这一干就是五十年。

  五十年来,布加全家历经千辛万苦,在木格滩沙漠深处累计治沙造林400多公顷。

  “当时我们经费有限,要把‘黄沙头’绿化起来远远不够。所以政府组织义务工,老百姓几乎每家只要家里有人,都来了。像布加这样主动参与造林治沙的干部群众,在贵南还有太多太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春介绍道。

  人心齐,泰山移。如今的黄沙头早年风沙漫天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绿色。登高望远,大片草方格如渔网般缚在沙丘上,尽管期待中的满眼碧绿尚未完全到来,却可以凝望草方格内人工栽植的青杨、柠条等沙生植物吐出嫩绿的新芽,这是贵南人24年来对绿色的守望与坚持。

  三

  在木格滩,栽棵树就像养个娃,不容易。

  然而在24年的不懈坚持中,贵南县累计投资超过13亿元,治理沙漠化面积111000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996年前的2.6%提高到目前的14.9%,八万贵南人用自已矢志不渝的坚强信念和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在大漠深处奏响了一曲绿色发展之歌。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击风沙、建设家园的征程中,贵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人民子弟兵给予的关心和支持。从2003年到2005年间,1700多名官兵和贵南县上万名干部群众,自备干粮、风餐露宿,日夜奋战,在黄沙头地区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植树造林活动,开创了军民携手治理沙漠的先河。三年间,共完成人工造林2333.3公顷,累计治沙面积4466.6公顷,确保了“黄沙头”沙漠治理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性进展。

  贵南县县长才科杰说,如何破解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矛盾,在产业发展上要动脑筋,谋实招,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的责任担当、苦干实干的“贵南治沙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如今,随着黄沙头国家沙漠公园和茫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的逐步落实,防沙治沙成为贵南全县的当务之急。为改变“沙进人退”的局面,全面完成省州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奠定坚实基础,贵南人依旧在做“沙漠生绿荫,一心锁黄龙”的终生文章。

  仅今年,为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在防沙治沙攻坚中当先锋、作贡献。贵南县12个植树造林点上,有180个党组织3000余名党员参与到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中。以红旗插到那里就把树植到那里,哪里有硬任务,突击力量就到哪里去“啃”的精神,在4万余防沙治沙群众中树立榜样,做出表率。年内计划完成造林绿化任务14786.6公顷,包括工程造林、先建后补造林、义务植树等项目。

  都说,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让木格滩重披绿装,再现昔日秀美山川,是每一个贵南人梦寐的追求。为此他们所表现出的渴望和迸发的激情如常年积蓄的岩浆,一旦喷发,其创造力锐不可挡;那激情,如久晒的干柴,一旦点燃,将立刻变成熊熊烈火,并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怀着这样的渴望和激情,贵南人在防沙治沙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治理沙漠的奇迹。

(责编:刘沛然、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