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博士” 马玉寿

董洁

2020年07月09日09:32  来源:青海日报
 

  草场上由于黑褐色腐殖土的裸露,变成了寸草不生的黑土滩, 通过多年来的大力整治,黑土滩终于焕发出生机。

  几场雨过后,祁连草原上的野花在微风中摇曳,青草的味道沁人心脾,草原上的昆虫又开始活跃起来……在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副院长马玉寿的眼中,满眼的绿色才是最美的风景。

  作为青海土生土长的“种草博士”,马玉寿在青海大草原工作35年,通过大量的野外试验研究,客观科学地提出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成因,为黑土滩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后,马玉寿和他的科研团队始终奔波在茫茫雪域高原。目前,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依托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退牧还草、黑土滩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治理黑土滩5.3万公顷,封山育林1.1万公顷,草原有害生物防控93万公顷。

  黑土滩犹如溃烂的疮口,在美丽的草原上蔓延,要治理黑土滩,就要种草。要想让黑土滩长出草,关键是要有适宜的优良草种。为此,马玉寿从内蒙古等地引进了不少优良草种,但这些外来草种在高寒的三江源地区发不出芽。于是马玉寿调整思路,从当地选育草种。

  为了仔细观察牧草的生长情况,马玉寿在试验地里近距离观察记录,吃午饭时眼睛也不离草苗。在他的悉心照料下,从当地选育出的披碱草、中华羊茅等一批牧草草种开始在黑土滩上生根发芽,同时他还研究出了多种牧草混播技术。

  “早熟禾是我这十几年来发现的一个很好的草籽,这种草具有发达的根茎繁殖能力,草质柔软,产量高,是高寒草甸区放牧的优质牧草,牛羊就喜欢往这片草地跑。”马玉寿说:“早熟禾是我在海拔4000米的达日县发现的,全名叫‘青海草地早熟禾’”。

  马玉寿带领他的研究团队,选育出适合黑土滩退化草地恢复的牧草新品种青海草地早熟禾,并参与制定了有关种植技术规程。他们通过数年的艰苦调查和实验,提出了黑土滩的成因及植被恢复的理论基础和恢复方法,为三江源地区生态治理做出了杰出贡献。

  治理之前,祁连县默勒镇瓦日尕村一到每年春季就会刮起黑色沙尘暴,牛羊吃不饱,饿死、病死是常有的事。牧民完德加现在说起当年马玉寿从他家山上走下来的情形,还是那么激动:“当时马老师得知我家的牧场情况后,上山对黑土滩进行了详细勘查,如今我家牧场的黑土滩在马老师和他团队的帮助下获得了新生。他们还对牧场的每一季进行了合理规划,我家的牛羊如今也多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太感谢马老师了。”

  如今,完德加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在祁连县城买了房子,女儿和女婿则留下来和父亲一起经营牧场。

  说起和马玉寿一起种草的经历,博士王晓丽回忆道, 2018在达日县选试验点的时候,团队老师加学生十人左右,为了找到合适的试验地,探索黑土滩的形成原因,我们跟着马老师从早晨九点到山脚下,一直爬、一直走,爬到山顶大概2个小时。一路上,马老师跟我们讲解看到的各种植物以及形成各类地貌的原因等,下山又是将近2个小时。在山脚下席地而坐,啃着馍馍榨菜,吃着黄瓜西红柿都感觉是人间美味,而这些对于黑土滩的科研工作者们来说都是常态。

(责编:刘沛然、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