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税务帮扶达英村脱贫摘帽纪实

2020年07月07日11:26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2020年6月下旬,莫云乡达英村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第三方抽检评估。这标志着这个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境内交通最偏远,经济最落后的村,迎来了其绿色发展之路。而在这其中,58岁的国家税务总局玉树藏族自治州税务局二级高级主办、达英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华功不可没。

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向达英村捐赠物资。国家税务总局玉树藏族自治州税务局 供图

“我们过上了党给的新生活!”

多加义今年42岁,祖祖辈辈在达英村过着游牧生活。他没受过教育,有四个孩子,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苦户。

吴华刚到达英村,第一时间为多加义家争取到一顶20平方米的帐篷,暂时解决了住房困难。2018年,多加义一家选择享受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在杂多县城分到了80平米的房子,过上了有房住、有电用、有工打、有学上的“四有”新生活。“过去,我们经常搬家,现在不用搬了。住新房,有电用,这是我们藏族过去从来没想过的,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新生活!”多加义对吴书记说。

吴华心里有一本账。达英村原来很多人家没有电、不通网络。现在,搬迁至县城的居民,全部通上了电和网,留在原址的79户居民,覆盖了太阳能、架上了电信通信网。之前,达英村很多适龄儿童不上学;现在,村里没有一名儿童辍学。“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有本科生2人,大专13人、中专14人、高中11人、初中36人、小学160人、幼儿园28人,——我们村子一共有264名学生呢。”吴华说。

吴华介绍,达英村距离杂多县城近200公里,路况差,交通不便,从县城到村里需要辗转走近七八个小时;另外,达英村牧民们居住分散,加上河流阻隔,群众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极不方便,2018年以来,在工作队积极沟通协调,多部门联合扶持下,青海省税务局党委筹集资金,先后修建查曲河中桥、巴曲河中桥、尕曲河中桥3座中型桥梁,惠及达英村三个社共计1412人。已经投入使用的两座桥给牧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亲切地称这两座桥为“连心桥”、“幸福桥”。

“听党话、跟党走,我们与党心连心。”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按照这个思路,帮助抓达英村“两委”班子建设,在莫云乡设立党员活动室,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主题党日等活动,推进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同时,积极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村、党员干部结对认亲帮户“双帮”工作,按照“一户一人、一户一法”方式,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党委书记、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谷剑锋介绍,青海省税务局党委对标对表,逐项落实六方面110项支持脱贫攻坚税收政策,将政策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实效。此外,省税务局党委在达英村大力落实劳动力技能促进就业计划、雨露计划和农民工培训等政策,加强对帮扶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等教育培训,努力培养了一批党员后备干部和致富能手。目前,达英村有党员40名,其中男性党员33名,女性党员7名,积聚了脱贫攻坚的“硬核”力量。

今年的虫草采挖期间,有着32年党龄的达英村党支部书记江革,同“两委”班子及其他党员组织全体村民召开了达英村虫草采集管理工作动员大会、脱贫攻坚推进会、到户产业收益分红大会3个会议。会后,江革抓着吴书记的手说:“党组织活动、村集体会议的召开,让我找到了家。我们同党心连着心,一定带领村民听党话、跟党走、保稳定,维护民族团结,过上更美的好日子!”

“盘活资源,激活村民致富源泉。”

达英村高海拔、无污染的地理环境,绿色、天然的牛羊肉、虫草等产品,具有很高的市场口碑,村里形成了养殖业、生态农业等集体经济,发展规模还需进一步加大。

蓝图已经绘就,发展只争朝夕。第一书记吴华说:“退休前,我希望守护这片神圣土地,守护祖国的生态屏障,希望热爱的土地永远水草肥美、牛羊成群,更希望深爱的藏族同胞的生活幸福美好。”

据统计,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各级党委向全省税务系统定点帮扶的106个贫困村,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895.95万元,帮助引进企业14家,引进帮扶资金3970.35万元,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46家,带动了8182户贫困户50776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在全省脱贫奔康的道路上,印上了鲜活的税务印记,实现了牧民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来源: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 记者韩世峰 通讯员蒲积芳)

(责编:刘沛然、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