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智囊团”“思想库” 助推法治青海建设

2020年07月07日09:40  来源:青海日报
 

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省法学会供图

省法学会向沈那小学学生赠送法律文化书籍

法学家进军营开展共话法治青海建设暨青海省法学家沙龙。

  2017年5月,包含37项改革举措的《中国法学会改革方案》正式印发,标志着法学会系统改革全面铺开。

  近年来,我省法学会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工作范围不断扩大、改革成效不断呈现——

  法学会个人会员由最初的600多人增至4843人,团体会员16家增加至30家;

  一场场学术会议助推着全面依法治省的步伐,一个个研究成果见证着青海法治建设的进程;

  截至目前,全省45个县(区)法学会,有38个县(区)法学会成立了党组,覆盖面达84%,全省法学会系统以党建带群建的工作态势已经形成。

  一年来,省法学会按照中国法学会和省委政法委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青海省法学会改革方案》要求,稳步推进、主动作为,团结带领全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高举旗帜,牢记初心使命,紧紧围绕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履职尽责、奋发有为,开创了全省法学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奋力推进法治青海建设

  “改革后,省法学会积极主动突破法学会人员少、机构小的思维定势,积极建载体,以法学会的‘小支点’撬动法学法律‘大团队’建设。团结和引领全省法学、法律工作者,以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省为己任,组织推动法学研究,努力壮大人才队伍,广泛参与法制宣传,积极开展法学交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在弘扬法治精神,推动地方科学立法,促进严格公正执法司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省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田青敏介绍道。

  组织推荐优秀法治人才参与法治建设,积极参与人大、政府部门的立法活动;借助法学法律人才的智慧提供法律服务,有效发挥高端智库作用……一年来,省法学会坚持以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法学法律工作者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精准履行职能,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对涉疫中小微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应、迅速反馈,做到‘即接即答’‘接单即办’;加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12348青海法网、12348西宁法网方式预约,提高办事效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团体会员西宁市市司法局精准助力中小微企业平稳有序复工复产,制定《西宁市司法局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公共法律服务12条措施》,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有力法治保障。

  省法学会依托现有宣教资源,利用 “青海法学网”、“两微一端”等媒体平台,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各级法学会及会员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疫情期间企业“复工”情况调研,及时整理汇编出有关法律政策,帮助企业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认真解读“两高两部”和中央政法委关于做好妨碍疫情防控违法犯罪案件依法处理工作的相关规定,从严从重从快依法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煽动滋事以及非法收购、运输、出售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维护公共社会秩序和正常医疗秩序。

  推进基层法学会建设

  推进精准化法律服务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一年来,省法学会按照《关于认真做好各地法学会党组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发挥法学会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促会建、以党建强会建,推动实现各地基层法学会“转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的目标要求。2019年,青海省民族语言(藏汉双语)法学教育研究会成立,筹备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会,切实补齐同步发展的短板,奠定“基层法学会+专业研究会”双轮驱动发展的工作基础, 进一步调动法学法律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研究会的成果质量和工作水平。

  “疫情期间,不发工资怎么办?”“因疫情完全交不起租金怎么办?”……今年以来,全省法学法律工作者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厂矿企业,深入群众中间,重点向群众解读好党和政府开展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以及对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传染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提升遵纪守法意识。

  “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竭尽全力地解决好人民不断增长的法治新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法治发展期间的矛盾……”2019年10月29日,在共和县人民法院、法学院联合开展的 “双百”法治讲座的现场,省社科院张立群教授为全县各单位、乡镇、社区领导干部及法院各庭室负责人等210多人授课。此次宣讲活动是我省“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的一个缩影。一年来,全省各级法学会共举办“双百”法治宣讲报告会220场(次),参加活动人数约7.1万人。

  2019年4月28日,青海省2019年度“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举行,标志着全省“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全面展开。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举办至今已有13年,“基层行”活动已经成为青年参与度高、影响力广泛、社会效果良好的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品牌活动。

  “乡亲们,我们给你们送来了一些法治宣传资料和小礼品,有了这些法律资料,就可以了解到许多与您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您有空多看看……”3月5日,省法学会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前往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李家磨村开展主题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共筑和谐村民关系”的法律进乡村活动,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作为“青海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省法学家沙龙”“青海青年法学家沙龙”和“青海未名法学家沙龙”构成了“法学家沙龙”系列活动,已经开展了6个年头。去年以来,全省开展基层行活动场次1465场(次),参加活动人数达到30余万人(次)。

  注重聚智聚力聚才

  护航青海社会经济发展

  围绕“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任务,省法学会引领全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开展法学研究,不断推动青海省法学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同时,突出贴近实际、贴近基层的特点,以问题导向和应用对策研究为重点,探索建立符合我省省情的研究会和研究基地,举办法学会干部培训班,有效扩大了法学会的影响力。

  “共收到18个省(区、市)719篇论文,论文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2019年8月,省委政法委、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省社科联和省法学会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三江源法治论坛”。本届论坛以“推进‘一优两高’战略与法治保障”为主题,论坛期间,邀请中科院王光谦院士、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导师范明志等10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论坛最大程度地汇聚众人智慧、最大程度地汇聚理论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思想性、较强针对性、指导性的对策建议,为青海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为全面依法治省、深化法治青海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这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沙龙,也是一次‘接地气、打底气、提灵气’的问道求解实践活动。”近日,由省法学会举办主题为“凝智慧、聚人心、促研究”的首期“青海法学沙龙”在西宁召开。与会人员主要围绕《青海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青海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2020年青海省法学研究课题指南》展开研讨交流。大家从合理性、合法性和规范性三个角度,结合省情特点和工作实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就今后如何更好开展我省法学研究事业和法学会工作建良言、献好策。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青海省法学会正团结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充分发挥法治建设“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的作用,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新青海提供法治保障。

(责编:陈明菊、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