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保障让基层一线更有活力

赵维凯

2020年07月07日09:38  来源:青海日报
 

  基层一线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但艰苦边远、条件落后的基层,人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2019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成为凝聚人才的“强磁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基层,夯实基层发展根基。

  搭建了人才干事创业平台。站在新时代,要唱响“创业创新创优”的时代主旋律,把人才工作资源开发放在“三创”最优先的位置,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创新创业人才得到合理回报。同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和风险投资参与科技投入,完善高层次人才创业优惠政策,让人才“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不断提高人才、项目的入驻率、存活率和成功率。

  打通了急需人才引进通道。《若干措施》通过进行改进编制管理方式、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改进招聘方式方法、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等举措,打通了急需人才“最后一公里”。立足青南牧区人才不足的现实,通过实施《若干措施》不断补齐急需人才短板,畅通急需人才晋升的绿色通道,为基层快速发展、社会治理有效、民生福祉提升增添新活力,也为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人才和智力支持。

  畅通了本土人才回归渠道。《若干措施》从解决制约青海人才发展的瓶颈问题着手,把留住和用好本土人才作为破解当地人才匮乏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打通了本土人才回归渠道,激发了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将他们学到的专业技术迅速转化为创新能力。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健全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激发他们的归属感和成就感。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深入了解“三农”问题瓶颈,进而有效协调解决各类问题,推动农村更好发展。

  落实了人才帮扶协作机制。鼓励更多人才到基层一线贡献才智、施展才华,招录专业人才或急缺人才深入基层,是基层发展的需要,也是增长才干的需要。积极探索建立人才共享机制,是实施好人才支持项目的关键所在,地方政府以积极的鼓励引导政策,加大对口援青协调力度,长期刚性帮扶和短期柔性帮扶相结合,通过对口帮扶、挂职锻炼、“组团式”支援、“一对一帮扶”等方式,引导人才良性竞争和有序流动,在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激活地方发展的一池春水。

  (摘自河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维凯《制度保障让基层一线更有活力》一文)

(责编:陈明菊、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