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厚爱”与“严管”的平衡点

于泽良 孟雷磊

2020年07月07日09:37  来源:青海日报
 

  在一些单位,干部教育管理上或多或少存在着“厚爱”失原则,“严管”缺温度的问题,有一厢情愿认为自由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内部关系,对发生的问题,往往隐忍不发,迁就照顾,以至于养痈成患、问题屡禁不止。有的片面认为教育管理须用“重典”,抱着“秋后算账”的心态,待矛盾激化,再严肃处理,虽然最后解决了问题,但挫伤了工作积极性。以上现象反映了“厚爱”与“严管”的两个极端,如何找到两者的最佳平衡点,推动单位全面建设,成为管理者破解思考的问题。

  “严管”“厚爱”,首先在“严”,而后生“爱”,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严管,虽令行禁止,但薄情寡恩,大家渐生怨气;光厚爱,则“娇骄”二气盛行,无法锻造过硬的干部队伍。一个单位如果只知溺爱而不重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则会成为散兵游勇。可见教育管理,既要体现以情带兵、拥有仁爱之心,而且还要严格管理、坚持刚性原则。如果当严不严、该断不断、姑息迁就、失之于宽,单位就会陷入“不能使”“不能令”“不能治”的被动境地。要让大家真正懂得严是爱、松是害,严师手下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的道理,就要认真贯彻落实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经常性的政治教育要凸显思想工作的优势,思想一通,一通百通,观念一变,一变万变。严格管理要凸显规章制度的优势,用制度进行规范约束,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遵章守纪就会自然而然成为大家的行动自觉。所以说严格的教育管理,关键是要把思想工作和行政管理做到有机统一。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教育管理的核心要义。教育管理,就是要对违纪违规的人和事,以“夜不能寐、如临大敌”的心态,抓早抓小、绝不姑息,通过诫勉教育、通报批评、纪律约束等来彰显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全面推进单位建设,集中整饬不良风气,严厉惩治违章乱纪的人和事,增强处理问题、化解矛盾、抵御风险的能力。在维护法规制度严肃性的同时,让大家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自觉成为遵纪守法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做好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工作也是如此,要牢固树立大安全观、综合治理观,认识到越是在顺境的时候,越要冷静清醒,设想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发生的问题,以“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的态度,全面掌握整体情况,干部思想底数,找准各个阶段、节点可能出现的风险区、矛盾点,超前预测、提前谋划、未雨绸缪,确保将教育引导抓实做细。同时,要坚决破除对“黑天鹅”防不胜防的被动心理,杜绝对“灰犀牛”见怪不怪的麻痹认识,不断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主动性,下好政治教育先手棋,打好行政管理主动仗。

(责编:陈明菊、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