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向和路径。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和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合规管理和增强合规管理执行力已成为事关企业兴衰的关键点。
“合规”,指“遵守、服从,不违反法律或协定”。目前,关于“合规”的界定从广义层面来说,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对法律与法规的遵守,对监管政策、行业准则的遵守,对内部规章制度、对外合约的遵守,对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的遵守。2018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指出:“合规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员工的经营管理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企业章程、规章制度以及国际条约、规则等要求。”“合规管理”是指企业在严格执行公司所在地法律法规、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经营发展的需要,制定合规管理机制、培育合规企业文化,建立起一套覆盖全员、全部业务流程的现代企业内部合规控制体系。
一、青海省国有企业加强合规管理的意义
当前,青海省国有企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涵就是要求企业必须守法合规。因此,加强合规管理在青海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意义重大。
(一)加强合规管理是国有企业承担政治责任的首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共分8章30条,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青海省国有企业是推进青海省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柱和中坚力量,也是青海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的积极实施者。能不能在企业经营中贯彻执行好国家法律法规,直接关系着国有企业发展的政治方向正确与否。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是承担经济社会发展的执政骨干,自觉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现企业增值保值,既是法定义务,更是政治责任。
(二)加强合规管理是国有企业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时代,随着国家立法进程的不断加快,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机制不断完善,法律环境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法律风险日益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最为重要的风险。特别是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监管、安全生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投资决策等方面的监管要求日趋严格,对国有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合规管理,通过抓机遇保增长,抓创新推转型,抓改革降风险等系列措施,是加快推进青海省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体现,更是维护国有资本安全、提高资本回报率的重要保障。
(三)加强合规管理是国有企业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多年来,青海省国有企业在完善制度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制度设计方面体现依法治企的理念和原则还不足,更多习惯于行政化的治理思维和治理方式,缺乏依法合规管理的长效机制,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法治理念和法治化治理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青海省国有企业要实现高效治理,必须摆脱行政化的治理思维模式,深入开展依法合规管理,努力优化依法治理体系,大胆创新合法制度设计,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企业管理能力提升。
(四)加强合规管理是国有企业适应监管新要求的必由之路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配套文件,明确了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措施,并提出了协同推进配套改革的相关要求。国务院国资委引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关于在部分中央企业开展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国有企业加强合规管理指明了方向,加强合规管理是国有企业适应监管新要求的必由之路。因此,加快提升国有企业合规管理能力,也是青海省国有企业适应国资监管新要求的现实需要。
(五)加强合规管理是国有企业树立守法标杆的本质要求
青海省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生产经营活动极大地影响到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如果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完全做到守法合规,不但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甚至还有可能会损害其他相关经济主体的利益。进而会使社会各界对国有企业产生不好的印象和评价,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加强合规管理,是青海省国有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想要求得长远发展,必须加强合规管理,积极倡导“合规是经营底线”“合规创造价值”等理念,推动自身管理模式的创新,使企业各项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依法合规,规避企业经营风险,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益,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为青海水电集团规划发展部副部长、法律事务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