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为本 数字为用 加快青海数字商务发展

王礼宁

2020年07月06日10:01  来源:青海日报
 

  王礼宁

  数字经济作为促进青海经济结构改革、引领青海未来发展的“四种经济形态”之一,将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创新范式,并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以数据深度挖掘与融合技术为基础、电子商务渗透融合实体经济为过程、商务活动全流程数字化为目标的数字商务,是数字经济最前沿、最活跃和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领航者、排头兵。当前,青海数字商务发展水平位居全国下游,但发展潜力巨大,应正视科技存、增量不足与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问题,短期集中配置数字资源于优质产业,长期坚持“实体为本、数字为用”,促进实体商务发展与数据要素有效利用、齐头并进,加快数字商务发展步伐。

  一、青海数字商务发展的现状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商务活动已逐渐跨越数字化展示和平台交易支撑的电子商务阶段,将新一代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全面应用于客户挖掘、市场营销、运营管理、渠道分销、物流仓储、派送结算、金融信贷等各个流程,进入到全新的数字商务阶段。数字商务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孕育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新需求,培育新供给,提升效率和运行质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于2019年10月发布的《中国数字商务指数报告(2019)》显示,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数字商务综合排名中,青海省位居第26位。报告中,“数字商务支撑指数”、“数字商务促进指数”、“数字商务需求指数”、“数字商务融合指数”四个分项指数分别表征发展数字商务的基础条件和实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及进阶提升潜力、数字消费核心驱动力、数字商务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程度,青海分别排在第26、29、19、22位。从需求侧看,居民的数字商务消费意愿与水平随着青海近年来的发展不断提升,已逐渐达到全国中游水平;从供给侧看,青海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以及整体数字商务环境的不成熟制约了数字商务的发展,但得益于青海全省数字经济的加快布局,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价值已得到数据证实。

  数字商务快速良好的发展离不开友好的环境和丰富的需求,而发展的核心一定是实体商务发展与数据要素有效利用及两者的有机融合。近年来,青海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独特的通道优势不断推动实体商务发展。精加工牛羊肉、有机枸杞、高原藜麦、高端菜籽油、富硒富锗农产品、有机饲料等产品已经打出品牌,“镁锂钾”循环工业产业链上的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行业健康发展,青海湖、茶卡盐湖、唐道637、西宁熊猫馆、袁家村·河湟印象等成为旅游打卡地,“舌尖上的拉面”“指尖上的青绣”闪亮全国,“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框架协议签署,铁海联运专列继续开行,海东、西宁两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相继获批,青海实体商务已经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展现了青海特色。数据要素有效利用主要包含数据、算法、算力三个方面,数据作为基础生产资料通过合适的算法进行分析处理应用,消耗以电力为能耗的计算机算力资源,使数据转化为合适的形态满足应用场景的使用。气候冷凉、清洁能源丰富造就了青海数字经济天然良港的属性,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运营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于5月8日在海南藏族自治州正式投运,算力成本是青海最明显的优势;青海省内三所高校计算机系蓬勃发展,青海大学计算机系一直以来受到清华大学对口支援,数字领域部分高科技公司在青设立分支机构,算法支撑有了依托;在独具青海特色的“1119”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体系下,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根镜像服务器成功布局,青藏高原数据灾备中心等大数据项目建成,“支持汉藏双语的互联网+就业大数据系统”开发成功正式运营,数据资源不断聚集。青海数据要素有效利用的必备条件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发展可期。整体看,青海数字商务发展在全国虽处于落后梯队,但极具发展潜力。

  二、青海数字商务发展的长短期目标

  加快推动青海数字商务发展,既要明确发展的潜力所在,同业也要正视存在的制约因素,平衡长短期收益,科学制定不同阶段发展目标,全面绘制发展蓝图。

  青海实体商务发展逐渐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道路,然而还有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绿色有机农牧业产量较低。近年来,青海不断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培育等重点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土地可利用总量不高,现代农牧业技术推广难度大,生态环保责任重、压力大,农畜产品总产量还处在较低水平,不利于大面积营销推广及“青字号”品牌创建。二是工业产业链条不全。由于人口基数小,内部市场容量不大,科技支撑水平不高,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布局不合理等原因,青海省内多数工业产业“两头在外”。产业链条不全的问题在此次新冠疫情冲击下更加明显,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经供应链、销售链、金融链逐渐传导至青海省内,令企业蒙受了损失,“稳产达产”的不确定性增加,加快“补链延链”成为青海工业摆脱“受制于人”的首要任务。三是服务业转型与传播还需升级。青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连年增长,但网络服务冲击下的本地实体商业向持续客户引流、增加客户粘性的体验式业态转型速度较缓慢,跨境电商发展实质性内容还不多,本地高端消费增长相对乏力。“大美青海”“夏都西宁”“东方瑞士——天境祁连”等旅游品牌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打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与质量不断提高,青海全省旅游收入逐年增长,对“头回客”吸引力较强,但由于旅游产品与青海省外部分地区同质化严重等因素影响明显,“回头客”形成概率较低。

  加快提升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已成为青海发展数字经济的必然选择,其数据、算法、算力的基础还需夯实。一是“在线”数据匮乏。青海当前布局数据中心的数据基本为沉淀性数据,以灾备中心、深度存储数据为主,商务领域的数据实时性要求高,“在线”已成为数据应用效率提升的标配,因而青海现有的数据特征将极大影响未来的收益性。二是算法增量较小。数据资源的分析挖掘以各大互联网巨头公司为主力,仅靠几所大学难以达到数据深度挖掘的效果,也就难以满足符合当前各类复杂应用场景的算法需求。三是算力优势发挥不完全。青海地广人稀,国家电网在完成“户户通电”时产生了巨大的成本,即使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平摊成本,上网电价依然难以降到最低,甚至出现了外送售出电价低于本地使用电价的“电价倒挂”现象,因而算力基础设施运营的最大成本——电价,成为了更多互联网巨头布局青海的掣肘。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青海实体商务的发展亮点众多,但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的领域还较为匮乏,数据要素有效利用的局限明显,并不足以支撑实体商务全域数字化发展。因而,就青海数字商务发展的目标来看,短期应打造“小而美”,集中配置核心数字资源于优势特色产业,如拉面经济、文化旅游等,扶持具有青海特色的数字商贸产业和企业,优化青海省内相关在线业态;长期应注重补齐短板,强化实体商务产业发展,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促进实体商务发展与数据要素有效利用、齐头并进。

  三、青海数字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数字商务的基础始终是实体商务,没有实体商务的支撑,数字化赋能无从谈起,在进行数字商务发展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具体项目时,要坚持“实体为本、数字为用”的基本思路。要基于青海数字商务拥有的潜力和存在的局限,妥善发挥优势,加快补齐短板,从推动优势产业数字化、优化数字商务业态,增强数字商务支撑三方面着手发力,加快推动青海数字商务发展。

  1.加快推动优势产业数字化

  集中已有的数字资源优先赋能优势产业,加快将数字技术落实到各应用场景,打造“小而美”数字商务。一是推动拉面经济数字化。拉面经济是青海独有的特色产业,不仅每年创造近百亿产值,吸纳近二十万就业人员,还是青海文化、产品、旅游等重要的对外输出窗口。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数据融通共享、原料精准配送、品牌整合重塑后,拉面经济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其产生的金融、宣传、营销等属性将进一步增强,同时带动更多的上下游产业发展。二是推动数字文旅发展。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精准捕捉游客动态数据,推进青海全域旅游管理调控,结合游客多元化旅游需求,定制一站式、个性化出游方案。以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等计算机视觉技术展示“大美青海”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旅游景点全景和文化产品,不仅可以打造旅游新体验,还将升级宣传推广效果,为不断创建高端旅游品牌打好基础。

  2.合理优化数字商务业态

  加快补齐本地数字商务业态,提升数字资源的运用效率,加强消费刺激力度,有效深化三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引导发展社区电商。青海省内暂时还缺乏较有影响力的社区电商,要引导培育相关行业企业,支持生鲜配送、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的良好发展,提升消费品质,将部分消费留在本地。在发展实践中要坚持市场导向,采取“审慎包容”的管理思维,灵活制定支持政策。二是实现自媒体电商产业化。自媒体电商已经成为网络流量的重要入口,也是商贸流通领域销售的重要窗口。青海自媒体电商企业目前大多分布在各大企业孵化基地中,整体呈现规模不大、内容创作较弱、影响力不强的特点,要加大对相关企业孵化培育的支持力度,引进部分内容产业企业或在青设立分支机构,着力促进自媒体电商产业化。三是推动消费刺激数字化。疫情引发的消费下滑在所难免,消费端的刺激政策已经出台实施,下一步要妥善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将本地居民“消费画像”勾勒出来,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消费刺激方法。以此不断积累经验,政府可设立一支基金,将消费刺激数字化作为一种通用性的政策措施,推进消费升级,对冲宏观经济风险。四是整合在线商务平台。从电子商务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打造在线商务平台不仅需要大量的可持续资金支撑和专业的团队运营,市场大势的“风口”也必不可少。发展平台经济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具体实践,但就实际情况来看,青海已经投资兴建的各类平台运营情况不一,部分平台在初创时对市场环境考察不全面,后续引流及持续发展成本高企。优化平台经济顶层设计,有效整合已有的在线商务平台,对接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将有利于对冲市场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打造青海特色名优产品。

  3.持续优化数字商务支撑

  以“西数东输”为目标,强化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为不断应用数字技术赋能各产业做好准备。一是尽快成立数字商务中心。依托大数据产业园成立数字商务中心,以“政府推动、市场运营”模式进行运营管理,整合商务部门数据以及企业线上经营数据,建立大数据集成应用体系,发挥数据采集、分析、挖掘的价值,赋能企业线上线下同步经营。尤其要针对青海“两头在外”行业发展受限现状,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畅通产业链数据循环,共享产业链数据资源,匹配上下游供需信息,为企业优化决策铺平数字道路。借助已有的软硬件设施基础,从财税、金融、培训、中介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商贸企业数字化支撑能力,合理分配资源,杜绝重复建设。二是加快布局算力基础设施。着力解决目前工业用电价格不够低等问题,切实发挥青海本地气候冷凉和清洁能源发展迅速的优势,紧抓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的机遇,制定政策鼓励更多互联网巨头企业将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本地。同时将算力资源就地转化,引入数据领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立数据标注中心、呼叫中心等,确保青海未来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三是试点数据产权确定方案。建立数据确权和流通试点中心,从地方立法角度探索数据作为生产资料的产权确定标准,争取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先试先行的优势,以此为基础吸引更多数字经济行业企业布局青海,增加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场景,保证在未来拥有大量数据资源的情况下,安全可靠、无法律障碍地在青海本省范围内发展数字经济。四是培育数字商务新型人才。以本科、专科、高职院校开办专业课程、引进在线培训资源、吸纳本地流量人才等方式加强网红、带货主播等数字商务新型人才的培育和储备,要以适应数字商务发展为人才培养目标,增强人才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属性。海东科技园与广电合作进行主播培训,青海启迪之星与青海大学计算机系联合开设梦想课堂等实践活动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成效,建议相关部门开展调研,丰富完善数字商务人才培训体系。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责编:刘沛然、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