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筑牢高原西部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屏障

“十三五”以来治理沙化土地20.84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3.5%

刘法营

2020年07月05日09:15  来源:青海日报
 

  自“十三五”以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坚定不移以生态保护建设优先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凭借打造“柴达木千里防风固沙绿色长城”,在青海高原西部,筑起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态屏障。

  海西州拥有百余种丰富矿产资源的“聚宝盆”,也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域内沙漠化总面积达946.66万公顷,占全省沙漠总面积的75.6%,在全省林草生态建设中处于特殊地位,是我省沙化土地面积最多、治理难度最大、生态保护建设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

  自“十三五”发展以来,海西州逐年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投入力度,以人工造林植草、封山育林草、工程防风固沙、公益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初步建成以城市周边、交通沿线、农田防护林为主体的区域性绿色生态屏障,并实现点状、带状向周边区域展开“绿色辐射”,共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面积达20.84万公顷。

  近五年的努力,换来绿化成效。全州共建立7处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6个沙漠公园;累计45.33万公顷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和保护,荒漠化沙土植被覆盖率明显提升,柴达木盆地防风固沙屏障功能日益凸显。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与国家公布第四次监测数据对比显示,“十三五”期间,该州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82万公顷,年均减少0.56万公顷;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3.27万公顷,年均减少0.654万公顷。该州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绿进沙退”的历史性逆转。

  曾经风沙肆虐,而今生机盎然。该州在打出一整套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政策支撑和资金保障相得益彰的“组合拳”之后,“生态强州”化为现实。目前,该州拥有林地面积251.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的3.0%提升到3.5%;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达143.31万公顷,居全省之首;湿地面积达380.17万公顷,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46.68%,位于全省最大;各类自然保护地53处,置身其中的自然保护区6处,以其总量列为全省最多;共有草地面积1194.39万公顷,占据全省第二。

  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带来政策机遇,释放“生态红利”。近两年,该州落实林业建设资金23.2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全州用于林业生态总投资增加155%;全州国家重点公益林中央生态效益补偿面积由“十二五”初122.2万公顷,增加到目前的143.31万公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由“十二五”的8763.84万元,增加至16867.8万元,增加了192%。同时,枸杞种植等“沙产业”异军突起,山水林田湖草在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中重新“排兵布阵”,使海西州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也为该州实现“十三五”顺利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铸造出坚实的“生态支点”。

(责编:陈明菊、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