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枣泥馅的粽子包好啦!”6月24日下午,武警海西支队德令哈市中队内一片欢声笑语,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滨河路社区居委会13名志愿者走进军营,手把手地教官兵们包粽子。
该市滨河路社区成立于2002年,辖区现有总户数2342户6158人,退役军人131名,现役军人6名,享受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的退役老兵2人。社区工作人员13名,党员199名,辖区驻军警部队2个。
一直以来,社区高度重视双拥工作,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创新“双拥”思路,携手共谱军民鱼水之情。
完善制度机制,夯实工作基础
邓海涛是社区一名退伍老兵,视力患有四级残疾,爱人没有工作,家中还有三个孩子正在上学。在了解邓海涛一家实际情况后,社区党支部积极协调,为其子女申请了“金秋助学”资金,还为邓海涛找了一份在小区物业当保安的工作,邓海涛踏实勤快,责任心强,如今已是保安队队长,邓海涛用实际行动回报了社区对他一家的帮助。
为做好拥军优属、军民共建工作,德令哈市滨河路社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坚持把拥军优属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完善工作制度,扎实为退役军人办实事、解难题。
社区制定和完善了双拥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及各项制度,并将区域化联建工作与双拥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协商双拥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做到活动创意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制定年度宣传计划,定期开展双拥、征兵、消防安全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寺院、进商场、进小区”的“五进”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注重军民共建,巩固鱼水深情
在社区的资料室,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了近年来社区“格桑花”文艺队与驻军官兵开展小品相声、歌舞表演等多种形式联谊活动的精彩瞬间,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部队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
社区居委会主任李芳告诉记者,滨河路社区以“三进、一听、互帮”工作法,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活动载体,与驻军部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春节”“元旦”等传统节日,志愿者走进军营,为驻军部队的官兵清洗军装、军被,为广大官兵准备节日晚餐,让他们吃上可口饭菜。
每年“清明节”“七一”“八一”等节日到来时,社区都会组织部队官兵及退伍老兵共同开展“祭奠革命先烈、听取先烈事迹”“回顾历史文化、倾听革命事迹”等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听“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先进事迹,向典型学习、向典型看齐;组织官兵学习海西州蒙藏医院“优秀工作者”焦格巴同志毕生在基层农牧医疗事业的典型事迹;组织开展“老兵进军营讲故事”活动,主动带领广大官兵学习理论知识,言传身教,以自己在部队的亲身经历讲述革命故事。
部队官兵为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常年联点帮扶辖区空巢老人李存秀、马明宝夫妇及独居退役老兵崔治富,为他们送去生活慰问品和慰问金。同时,为了辖区居民有一个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每季度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工作。
驻地部队官兵外训任务重、照顾家庭的时间少,为帮助现役军人军属解决后顾之忧。每年“八一”建军节,社区都会专门组织人员送去节日祝福。
创建“老兵驿站”,搭建服务平台
滨河路社区坚持把服务老兵作为推动双拥工作的有力抓手,创建“老兵驿站”,吸纳辖区131名退役军人加入社区大家庭,搭建服务平台,实现图书阅览室、书画室、健身房等资源共享,有效推动军民关系更加和谐。
社区相继在“老兵驿站”开展了“老兵故事会”“老兵养生座谈会”“老兵畅谈军旅生涯、点燃激情岁月座谈会”等活动,丰富了退役老兵晚年生活。同时,对年轻官兵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方面起到“传帮带”的良好作用。
崔治富、蔡本固两位老人退役不退岗,多年来坚持参加社区各项公益活动,作为社区民间街长,以一个退役老兵的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加入到社区义务巡逻员队伍中,他们每天坚守在巡逻岗位,走街巷、进庭院,发现问题及时向社区反映,哪条街井盖不见了、哪里路灯不亮了、哪个十字路口红绿灯出现故障了他们记得清清楚楚,为平安社区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就是想把退役不退岗的优良作风坚持下去,充分发挥各自特长,投身到社区各项公益活动中,继续为社会奉献力量。”崔治富和蔡本固对记者如是说。
滨河路社区以“服务好退役军人及军属,为退役军人及军属办好事、办实事”为出发点,每年联系辖区联建单位共同慰问帮扶退役军人及军属近40人次,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及生活补助。为退役军人子女申请“金秋助学”资金和军属就业帮扶,切实有效地解决了退役军人生活中的各类困难。
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一个个成效的取得,使军民融合、共同发展成为社区军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使社区双拥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达到了军地联动、军民共建,共筑“双拥双赢”的预期目标。
我们期待着滨河路社区续写军地一家亲、军民鱼水情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