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青海鹽鹼地綜合利用實現農業產能新突破

楊紅霞
2024年11月02日09:23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11月1日,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自青海省農牧業科技創新飼草產業平台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開展青海鹽鹼地改良與利用模式的探索以來,經過3—5年的種草改良,使鹽鹼地耕層土壤鹽分下降50%,有機質含量提高20%左右,鹽鹼地被改造為適合糧油作物生長的土地,實現鹽鹼地農業產能新突破。

青海省鹽鹼地主要分布在柴達木、共和兩處盆地,中重度鹽鹼地佔比達75%以上。其中,柴達木盆地共有鹽鹼地292萬公頃,具備水源可開發利用的約26.6萬公頃,可利用潛力巨大。但土壤鹽鹼化程度高,鹽鹼類型復雜多樣,土壤貧瘠,有機質含量低,同時因為適用種植作物品種少、出苗保苗難、生長緩慢、土壤鹽鹼障礙明顯、水資源消耗過大等問題,無法直接利用。

面對豐富的可利用資源和復雜的問題,2019年開始,青海省農牧業科技創新飼草產業平台按照“以種適地”和“以地適種”相結合原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關鍵作用,因地制宜、先行先試,以耐鹽燕麥、小黑麥和苜蓿品種為改良作物,集成鹽鹼地水肥協同、種草改土技術模式,通過深翻斷鹽、避鹽播種、節水控鹽、生物移鹽等關鍵技術研發,形成了柴達木地區中重度鹽鹼地飼草“5+N”改良技術模式。該模式不僅使土壤鹽分下降、有機質含量提高,同時土地固氮增加100-150公斤/公頃,化肥用量減少20∼30%,節約灌溉用水30-40%,減少水土流失70%以上,經專業機構認定,改良后的鹽鹼地適宜小麥、油菜、馬鈴薯等作物種植,形成了我國內陸復合鹽鹼地綜合利用的青海經驗。

2024年,在海西州德令哈市改良鹽鹼地內,引進種植的油菜畝產達145公斤,較當地耕地種植平均產量高出6.0%﹔青薯9號畝產達3500-4000公斤,較當地平均產量高40%以上﹔小麥最高產量達255公斤/畝,較當地平均產量高75%。

(責編:況玉、楊啟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青海樂都:“小指尖”上的“大產業”
  在廣袤的樂都大地上,一股新的力量正在悄然崛起——“指尖”技能。這些看似微小卻充滿力量的技藝,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推手,為鄉村的繁榮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果洛甘德: 多產業共繪鄉村振興藍圖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上貢麻鄉隆亞村,一片曾經被高寒氣候束縛的土地上,如今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隨著高原有機赤鬆茸的成功引種,隆亞村不僅打破了傳統農牧業的局限,更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戶一崗”讓牧民群眾享受國家公園紅利
  人民網西寧10月29日電 (記者張莉萍)記者從青海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實踐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后,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范圍內實施了“一戶一崗”政策,試點期間共納入17211名管護員,每年補助資金3.7億元。 2021年,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園,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將黃河源的約古宗列曲、長江源的格拉丹冬、當曲以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完整納入國家公園范圍,面積由12.31萬平方公裡擴增至19.07萬平方公裡,曲麻萊縣麻多鄉、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瑪多縣花石峽鎮、雜多縣結多鄉部分區域調整(優化)納入了國家公園范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