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找閆書記”“去黃河邊就能看見”

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
2024年10月31日09:53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近日,2024年青海省“江河源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堅持生態為綱、綠色發展,堅定不移做‘中華水塔’守護人”為主題,來自中央駐青及省垣媒體的記者們沿著黃河一路走訪,一路觀察,在村社園區之間,與人大代表們共話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擔當作為,多角度、多形式講述青海在扛牢源頭責任,守護大河安瀾中的人大故事。

黃河滔滔,奔流不息,流經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成就了“天下黃河貴德清”的佳話。

為什麼人們常說“天下黃河貴德清”呢?原因在於區位,更在於人為。

黃河流經青海貴德。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黃河經龍羊峽水庫,泥沙在此沉澱,加之貴德所在河谷盆地地勢較為寬闊平緩,當地天然林區及草原灘地面積較多等多重因素影響,流域內水土流失較少,故而呈現出清清黃河的景觀,此為區位緣由。

與此同時,河清岸綠的美好生態畫卷也離不開當地干部群眾的繪制。

黃河流經貴德70多公裡,其中河陰段人口密集,水車廣場、中華福運輪、紅柳灘村鄉村旅游接待點等景區景點集中,流域的環境衛生整治與人員安全管護尤為重要。

沿著黃河支流東河段一路前行,放眼望望河道及岸邊,隨手撿撿紙屑瓶子等垃圾,州縣鄉三級人大代表、河陰鎮西家嘴村黨支部書記張文山每周都要巡河兩三次。

“查看河段是否有垃圾,是否存在違法採砂行為,有無安全隱患,等等。”平日裡,張文山或是跟村裡的巡河員一起,或是自己專程來巡河,領略著黃河的春秋冬夏,守護著一方的山清水秀與河段安全。

2023年的防汛關鍵期,張文山巡河時發現120米的河堤被沖毀,立即上報,隨后貴德縣相關部門進行維修加固。“當時若沒有及時發現解決,周邊的東河公園、養殖場、農田都會受到威脅。”州縣鄉三級人大代表、河陰鎮鎮長范文睿介紹,隱患從發現到解決,僅用了兩天時間,做到了河湖管護巡在前,防在前。

平日裡,在貴德縣河陰鎮黃河吊橋附近河段,總能看見閆貴元與村裡的巡河員、志願者們一起穿著藍馬甲、拿著垃圾夾忙活的身影,或是沿著路邊,或是走近河邊,細碎的紙屑、破舊的塑料、廢棄的瓶子等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閆貴元(左一)與巡河員們一起巡河。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尤其是汛期,在黃河兩岸露營的游客很多,村‘兩委’班子及社長們都是常態化巡河。”閆貴元是縣鄉兩級人大代表、河陰鎮城東村黨支部書記,每年4月到10月上旬,防汛關鍵期與旅游旺季疊加,閆貴元幾乎天天都在黃河邊,10公裡的河段,巡河一趟至少得兩個半小時。

“每個節假日或周末,當游客們在黃河邊親近自然,盡享假期時,閆書記總是在黃河兩岸,撿垃圾,盯安全。游客玩盡興了回家了,閆書記才能回家。”常與閆貴元一道巡河,范文睿知道,要想找閆書記,去他巡河的河段肯定能找見。

“目前,河陰鎮共有45名河長、巡河員和生態管護員,其中27名是州縣鄉的各級人大代表。”范文睿介紹,基層人大代表與干部群眾分布在黃河兩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黃河邊履職盡責,默默守護著鎮域內的黃河及其支流。

河陰鎮的19個村和社區分布在鎮域的三條河流流域內,為切實抓好河湖管護工作,2021年開始,河陰鎮探索實行“流動紅黃旗”評比,“現在,紅旗好評,黃旗不好評。”范文睿介紹,評比制度激發了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參與河湖管護的積極性、自覺性。如今,這項制度已逐步推行至全鎮的環境衛生領域,為河陰鎮乃至貴德縣的生態文明建設發揮著積極作用。

貴德干部群眾共同參與河湖管護。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大河潮涌,首重安瀾。黃河安瀾來自於張文山、閆貴元們不分嚴寒酷暑,用腳步踐行著“上游責任”,來自於他們一次次不辭辛苦彎腰撿拾垃圾,來自於他們一次次耐心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來自於他們一次次遠遠盯著近河區域的游客,不便打擾,但生怕有危險……他們是黃河沿岸的人大代表,是黃河安瀾的守護者、踐行者。

“近年來,貴德縣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人大職能作用,不斷增強監督實效,打出‘調研+審議+詢問+滿意度測評’組合拳,在助推貴德生態文明建設中彰顯人大擔當、貢獻人大力量。”貴德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銀措吉介紹,貴德縣人大常委會每年聚焦生態環境保護突出問題,深入鄉鎮村社現場,詳細了解真實情況,廣泛收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總結先進典型經驗,查找問題差距不足,全面掌握全縣環境狀況的第一手調查材料,形成高質量調查報告,為審議工作提供了參考。同時,每年聽取和審議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對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既客觀公正地肯定成績,又恰如其分地指出問題,為全縣生態文明建設把脈問診、開出良方。督促縣政府集中力量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強化源頭治理與修復保護,健全現代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黃河流經青海貴德。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此外,還組織人大代表、縣政府職能部門,聚焦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面對面“一問一答”開展詢問,深入交流討論實際情況,研究解難除困的措施,形成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轉交縣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研究辦理,並持續跟進監督,切實推動詢問成果轉化為助推發展的有效動能。

(責編:馬可欣、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青海樂都:“小指尖”上的“大產業”
  在廣袤的樂都大地上,一股新的力量正在悄然崛起——“指尖”技能。這些看似微小卻充滿力量的技藝,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推手,為鄉村的繁榮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果洛甘德: 多產業共繪鄉村振興藍圖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上貢麻鄉隆亞村,一片曾經被高寒氣候束縛的土地上,如今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隨著高原有機赤鬆茸的成功引種,隆亞村不僅打破了傳統農牧業的局限,更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戶一崗”讓牧民群眾享受國家公園紅利
  人民網西寧10月29日電 (記者張莉萍)記者從青海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實踐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后,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范圍內實施了“一戶一崗”政策,試點期間共納入17211名管護員,每年補助資金3.7億元。 2021年,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園,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將黃河源的約古宗列曲、長江源的格拉丹冬、當曲以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完整納入國家公園范圍,面積由12.31萬平方公裡擴增至19.07萬平方公裡,曲麻萊縣麻多鄉、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瑪多縣花石峽鎮、雜多縣結多鄉部分區域調整(優化)納入了國家公園范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