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人民網記者遍神州>>王梅

人民日報看青海:領略多彩河湟文化

王梅
2022年09月13日12: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青海河湟文化博物館

領略多彩河湟文化

河湟文化博物館門廳。

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人頭像彩陶壺。

(本文圖片均由河湟文化博物館提供)

  河湟地區是指黃河上游河谷地帶、湟水河流域、大通河流域,史稱“三河間”。這是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氣候溫潤、植被繁茂,農耕與游牧在這裡交織。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以中原文明為主脈,不斷吸收融合游牧文明、西域文明,形成了包容並舉、多元一體的河湟文化。

  河湟文化博物館位於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今年3月31日開館試運行,向公眾全面展現河湟地區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館內展示文物近1180件(套),有石器、玉器、骨器、陶器、瓷器、金器、紡織品等17大類,其中45件為國家一級文物。

  走進博物館序廳,中央立體沙盤展現了河湟地域范圍和自然環境,左右兩側展牆陳列著374件彩陶,凸顯河湟文化的厚重與絢麗。

  館內設有“河湟文明·源同九州”“河湟古道·交融天下”“河湟家園·和美向榮”“河湟筑夢·創建輝煌”四大主題展廳,還設置了趣味考古、陶藝泥塑、皮影剪紙、服飾體驗、文博書吧、文創商店等空間。“博物館打造了多個沉浸式體驗場景,並有特色非遺展演,讓觀眾貼近感受河湟地區的多彩藝術。”青海省海東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局長王寶業介紹。

  來自海東市樂都區西來寺的水陸道場絹畫是河湟文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水陸畫是中國古代寺廟舉行水陸法會時的重要用品,集佛家、儒家、道家文化內容於一體。這批水陸畫創作於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一直保存在西來寺內,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曾對其進行裝裱,並加繪4幅清代作品。這24幅水陸畫內容豐富,色彩絢麗,人物刻畫栩栩如生,1996年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形態多樣、圖案繽紛的彩陶文物是河湟文化博物館的一大亮點。“青海彩陶文化舉世聞名,位於海東市樂都區高廟鎮的柳灣遺址有‘彩陶王國’的美譽。”海東市文體旅游廣電局項目規劃科科長何沁冰介紹,柳灣遺址出土彩陶近2萬件,包括馬家窯文化的半山類型、馬廠類型和齊家文化、辛店文化4種文化類型,全面反映了青海地區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彩陶文化的發展過程,彩陶造型之多樣、構圖之精美、風格之獨特令人驚嘆。

  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人頭像彩陶壺造型別致,斜口,歪頸,鼓腹,平底,有對稱雙耳。頸上塑人頭,面部五官、七竅、下頜、枕脊等刻畫清晰,耳后劃紋兩道,中空,可當流用。壺腹部飾有螺旋紋間人字紋,腹下飾垂帳紋。據介紹,壺腹的5個螺旋紋代表人的手指指紋,體現了河湟先民對自身雙手的崇拜,有意思的是,在現代指紋庫中發現了相似的指紋。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葫蘆形網格紋彩陶壺線條優美,卷唇,直頸,壺腹圓鼓,腹部對稱雙耳。器表施黑紅兩彩,頸部有平行條紋,腹部有葫蘆形網格紋,格紋總體呈對稱樣式,看上去雅致、美觀,體現了高超的制陶水平。

  館內還展示了數量眾多的齊家文化玉器,有玉斧、玉璧、玉刀、玉琮等,造型簡朴,用途廣泛,包括手工工具、裝飾品、禮儀用品等。

  “海東作為河湟文化的腹地,自古是節制西域、懷柔蒙藏、拱衛三秦的戰略要地,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王寶業說,河湟文化博物館是海東市精心打造的文化工程,對於保護傳承河湟地區文化遺產,講好海東故事、河湟故事具有重要意義。

(責編:楊玥、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