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 | 大美青海 生態旅游

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視,對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工作精心謀劃、周密部署、系統指導、全力推動。青海省委、省政府統一思想行動,強化責任擔當,將“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這一政治任務、發展任務、民生任務作為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加快建設現代化新青海的方向指引、實踐路徑、載體目標,突出把握方向性、系統性、人民性、特色性,放眼全局、找准方向、迅速行動。
追求思想認識新高度
青海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作出“全面落實‘四地’建設專項行動方案,提升生態旅游業態品質”的安排部署﹔省十三屆人大七次會議要求“著眼生態保護、生態旅游互促共贏,建立健全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標准體系”。我們在學思踐悟中提升系統思維,在知行合一中詮釋責任擔當,思想認識得到了新提高。
落實省部共建新機制
在文化和旅游部關心支持下,建立省部共建機制,聯合印發了《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行動方案》,明確6項重點行動、28項具體措施。制定《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行動方案任務分工》《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2022年上半年重點工作任務責任清單》,確定32項任務分工,35項責任清單,全面完善了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責任體系。
豐富生態旅游新產品
打造以西寧市為中心,格爾木、玉樹市為支點的東部、南部、西部、北部生態旅游精品環線。完善交通旅游服務設施,構建生態旅游風景道,培育紅色游、鄉村游、冰雪游等新業態。西寧市入選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國家旅游城市布局和旅游樞紐城市,茶卡鹽湖、金銀灘-原子城等5A級旅游景區創建積極推進。
拓展品牌建設新空間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信長星書記接受專訪,親自推介青海生態旅游線路,中國國際旅交會、絲博會、青洽會等展會上,青海生態旅游熱度攀升。迪拜世博會中國館青海活動日“大美青海 生態旅游”專場推介會圓滿完成。“大美青海 生態旅游”廣告登陸央視頻道循環播放。互聯網搜索指數大幅攀升,環比增加28%,話題量突破23億人次,品牌價值和影響力持續擴大。
展現文化賦能新亮點
謀劃了一批既有生態體驗又有文化感受的精品項目,推出《大河之源》《繡河湟》等文藝精品。公共文化服務惠及全民,上半年線上線下服務群眾330余萬人次。考古調查勘探和文物保護工程中喇家遺址、熱水墓群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頒布《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加強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共建共融共享的生態文化旅游新亮點充分展現。
推動文旅產業新發展
多措並舉,積極應對疫情反復沖擊的不利影響,今年上半年開展文旅惠民消費券發放工作,共發放各類文旅惠民消費券1375萬元,帶動消費3.53億元。落實旅游服務質量保証金100%暫退政策,開展質保金保証保險試點工作,助推文旅產業恢復發展。
下一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將認真落實此次會議精神,按照文化和旅游部,青海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統籌當前和長遠、局部和整體、發展和安全,正確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發展生態旅游的關系,立足國內、面向國際,強化措施,落實責任,打通堵點,補齊短板,暢通循環,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的旅游發展新路子。重點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錨定國際標准
建立健全與國際標准相銜接的旅游要素服務體系,推動實現客源市場、生態旅游產品、旅游公共服務、基礎配套設施的國際化。以國際視野,對行業管理服務人員開展國際標准和禮儀培訓,切實提升全省生態旅游國際化水平。
構建服務體系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游客滿意為標准,用互聯網思維引流入青,構建市、縣、鄉、村四級生態旅游目的地,提供高品質、全方位服務。形成點片結合、線路串聯、特色鮮明的生態旅游目的地服務網絡。
挖掘特色資源
以歷史文化資源為依托,深入挖掘河湟文化、昆侖文化厚重積澱和豐富內涵,打造黃河上游生態文化旅游帶。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生態資源為依托,以保護生態為基礎,推出一批紅色教育、近郊鄉村、冰雪旅游等精品項目。鼓勵將文藝創作、公共服務、非遺傳承、文物保護利用等文化資源融入生態旅游環線建設,串珠成鏈,連片成景,著力破解“門票經濟”,推動青海“大景區”建設。
提升旅游品質
提高旅游企業服務能力,規范優化導游、住宿、餐飲、購物、娛樂、交通等經營服務,實施行業質量提升工程,推動旅游服務高標准、規范化、專業化,為游客營造更加安全、舒適、優質的旅游體驗。
加快產業融合
積極發展生態教育、健身休閑、民俗體驗、文化創意等生態旅游新業態,培育智慧旅游、數字藝術、沉浸互動、夜間文旅,促進消費、增加收入,努力實現生態旅游全民共享。做好長城、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
優化發展環境
持續開展文旅消費促進活動,推進西寧市、黃南州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建設,積極申報國家文化旅游消費試點示范城市、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鼓勵建設集聚效應明顯的文化產業園區。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打造特色夜游品牌,提升夜間經濟活力。
加大宣傳力度
用足用好部省合作交流機制,深耕國內重點旅游市場,安全有序拓展入境旅游市場。利用抖音、快手、微信等渠道創新營銷,持續擴大“大美青海 生態旅游”品牌影響力,著力推動“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名片享譽全國、蜚聲世界。(來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