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跨千年”苦聰人的日子不再“苦”

採摘、炒制、除雜、挑揀、壓制……哀牢山裡,雲南省鎮沅縣復興村大平掌的苦聰山寨茶業有限公司的包裝車間內,一箱箱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普洱茶餅正在打包,准備運往全國各地。
“茶廠裡的工人基本都是當地的苦聰人,在這裡上班一個月工資在4000左右。”劉應忠是苦聰山寨茶葉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據他介紹,目前一個普洱茶餅能賣到300多元,公司一年的產量在20到30噸之間。“我的妻子就是苦聰人,我們就是在這裡認識的,她現在也在這裡上班。”順著劉應忠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名女工手裡動作嫻熟,正在打包茶餅。
苦聰山寨茶業有限公司裡正在包裝茶餅的苦聰工人。人民網 劉沛然攝
苦聰人主要分布在哀牢山中部地區,經雲南省政府批准,歸屬到拉祜族稱謂。苦聰人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習俗、民族服飾和民族語言。過去很長時間,苦聰人在大山深處一直過著刀耕火種、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原始生活,直到20世紀50年代,一支深入哀牢山區的工作組重新發現了他們,並將他們遷出叢林與其他民族共同生活。於是,苦聰人“一步跨千年”,從原始社會直接跨入社會主義社會。
遷出了叢林,鎮沅縣苦聰人的經濟社會發展仍處於貧困積弱的極端狀態之中,拉祜族苦聰人的發展問題牽動著全國的心。2006年,雲南通過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制定了《雲南省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哀牢山中部苦聰人脫貧規劃(2006年—2010年)》(以下簡稱《規劃》),實施了一系列解決溫飽、安居和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的苦聰人脫貧措施。自此,苦聰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曾經的苦聰人聚落。人民網 劉沛然翻拍
“2006年我們搬到了這裡,有些沒搬過來的苦聰人看到我們住的房子以后,都很后悔。”熊安進原本住在隻通土路的勐真村,隨著《規劃》的落實,他成了第一批易地搬遷到復興村大平掌的苦聰人。“以前我們住的都是‘山片房’‘茅草房’,下雨漏雨,刮風漏風。現在可好太多了。”
遠眺苦聰人聚居的復興村大平掌村民組。人民網 劉沛然攝
如今,熊安進也徹底告別了外出四處打工謀生的日子,當起了老板——不僅擁有近90畝的茶園,2021年4月,還注冊成立了屬於自己的種養殖公司。“一年只是靠春茶,收入能有十幾萬元,還有秋茶和山羊養殖。”說到收入,熊安進挺直了腰杆。
熊安進的故事正是苦聰人奔向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截至2021年,鎮沅縣苦聰群眾人均純收入從2005年的187元提高到13160元。
從原始到現代,從貧弱到富強。苦聰人的日子,正越過越“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做優特色產業 書寫鄉村振興新答卷
- “近幾年,村裡發展鄉村旅游產業,農家院也因此受益不少。”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台子鄉哇麻村吉興農家樂負責人朱吉興邊准備當天招待客人所需的食材,邊介紹自家的招牌菜,“包括酸菜粉條、蔥花面片、萱麻口袋等都備受歡迎。…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