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一輩子,就干好育牛這一件事”

劉沛然
2022年06月25日11:16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如果不是山腳下的漢字,初來這裡會覺得到了“瑞士”——高山、草原、牛群、鹿群。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廣中心副主任殷滿財看著眼前的景象陷入了回憶。

大通種牛場的草場。人民網 劉沛然攝

1988年,從青海省湟源畜牧學校中專畢業后,殷滿財來到了位於西寧市大通縣達坂山下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廣中心下轄的大通種牛場。卻不曾想馬上會遇到失敗。“咱們培育的牦牛又鬧開了,還把人頂了,都沒人敢養了。看來‘75%的牦牛’還是不行。”一句話,殷滿財感覺“天塌了”。

20世紀80年代,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廣中心會同中國農科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開展了牦牛新品種培育工作。“75%的牦牛”是指含有75%野牦牛血液的雜交牦牛,這是20世紀90年代青海省牦牛繁育中心培育的牦牛品種。

“我們剛來的時候交通不便,有時候半年回去一次,甚至一年回去一次。”對於那時的殷滿財,除了失敗,最大的“敵人”莫過於想家。“后來在這結了婚、有了孩子,加上開始做科研忙起來了,也就不那麼想家了。”

數十年的風雨歷程,在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條件簡陋的達坂山裡,大通種牛場牦牛育種與繁殖試驗站的干部職工以及科研人員們,抱著對牦牛育種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大通牦牛”於2004年12月通過了國家畜禽品種委員會的審定,2005年3月8日農業部發布第470號公告予以批准。

大通種牛場的野牦牛種公牛。人民網 劉沛然攝

“培育出來以后,我們感覺特別自豪!”今年54歲的殷滿財還有幾年就要退休了,回想這一路走來真是百感交集,“對這裡感情特別深,在這干了一輩子了,不只是工作,而是熱愛。”

如今,經過了四代的雜交繁育,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種,具有50%野牦牛血液的雜交品種“大通牦牛”已經獲得成功——繁殖率較高、生長發育速度較快、抗病性和抗逆性較強的大通牦牛后裔在推廣區已超145萬頭。

“一輩子,我們這一幫人就干好育牛一件事。”殷滿財看著種牛場裡的“90后”們,眼角充滿笑意。“現在這裡許多年輕職工的父母也是原本場裡的職工,他們也熱愛這裡,新一代們肯定比我們干得更好!”

(責編:顧斐菲、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青海落實42.29億元水利投資建設資金 助力穩住經濟大盤
  人民網西寧6月23日電 本網從青海省水利廳獲悉,為認真落實穩住經濟大盤一攬子政策措施,青海省水利部門統籌落實水利投資建設資金42.29億元,保障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同步推進重大項目前期,充分發揮水利有效投資拉動作用,為實現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貢獻水利力量。 青海省水利部門圍繞穩住經濟大盤,精心組織、精准調度,加大對在建21項重點水利項目的跟蹤協調和調度力度,全力推動重大水利工程有序復工達產。…
壯觀!青海長江源區發現一處白堊紀地質景觀
  人民網西寧6月23日電 (顧斐菲)近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長江科考先遣隊員張永一行進行綜合科學考察時,在青藏公路日阿尺曲一帶發現一條紅色山脈,是青藏高原109國道沿線一處壯觀的地質遺跡。該山脈由晚白堊紀鈣質膠結的粉、細砂岩與古近紀紫紅色、磚紅色復成份礫岩所組成,呈近東西走向,兩坡不對稱,南陡北緩,地層剖面出露清楚。…
“小板凳”推動黨代會精神落地生根在卡陽
  六月,西寧市湟中區卡陽村綠意濃濃,湟中區委黨校卡陽分校內,干部群眾圍坐在小板凳上,傳達學習著青海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一瓶礦泉水、一塊西瓜,語言朴實、熱火朝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