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最亮的星︱在最危險的地方堅守

清晨5時,西寧市城西區封控區的燈亮了,童文龍和同事們給核酸檢測點配發轉運箱及冰排﹔7時,封控區居民陸續下樓做核酸,童文龍和同事們便開始維持秩序﹔9時,運送生活物資的車到達封控小區門口,一趟接一趟搬運、清點、發放,一直忙到下午﹔16時,接到封控區居民的親戚朋友送來的物資,一一確認好,放到居民家門口﹔凌晨2時,當天核酸檢測結果出來發現有陽性人員,緊急轉運人員﹔凌晨3時,搬運醫療物資……
童文龍是西寧市城西區城管局執法大隊機動中隊隊員,從5月8日清晨進駐世通國際小區(封控小區)后,這便是他和同事們的工作時間軸。全天24小時幾乎沒有停歇,到5月17日,他們已經堅守了近10天。
封控區內的他們
維持核酸檢測現場秩序。西寧市城西區城管局供圖
“我是黨員我先上”“聽從組織安排”……沒有豪言壯語、沒有一絲猶豫,面對疫情,城西區城管局黨組向全體黨員職工發出動員令后,大家主動請纓、挺身而出,36名城管隊員迅速到封控區值守點位報到,加入疫情防控保障工作。
連夜搭建帳篷,做好蔬菜配送、物資搬運,夜間巡查,維持封控區域內秩序,封控區內居民的正常生活保障工作都是由他們來負責。
“世通國際小區生活物資已全部到位”“楊家寨小區物資十分鐘后到小區門口”……一輛輛城管車變成運輸車,一個個城管隊員變身運輸工,在城西區物資保障組的統一安排下為轄區8條街道的工作人員配送午餐。
同事眼中的他們
他們的休息區。西寧市城西區城管局供圖
“那天去封控區,隔著大門,看到裡面同事的眼裡淚花在打轉,但始終沒有人說一句‘我堅持不住了,要求換人。’這樣的話。”
“進入封控區的女同志更不好受,因為事發突然,都沒來得及准備換洗衣物,進去后恰好趕上生理期,但還是在堅守。”
“為了節約,他們洗漱時就用礦泉水漱漱口,洗臉就拿濕巾擦一擦。”
“下著大雨,他們還在搬運物資,也沒有替換的干淨衣物,不知道會不會感冒。”
“隊伍裡還有我們00后的同志,小伙子很堅強,也很能干,年紀輕輕能頂事!”
“他們吃住都在帳篷裡,支個簡易的小床,也算是有個歇腳的地方了。”
“在封控區的同事要給居民做好心理疏導,但我們明白,都是普通人,他們心裡也不好受,可是沒辦法,就得有人勇敢擔起責任。”
……
在封控區外面的同事眼中,他們的“戰友”此時正在苦苦堅守,除了擔心還是擔心。但疫情就是命令,隻要疫情不結束,城管人的堅守就仍在繼續。
他們眼中的自己
城管隊員派送物資。西寧市城西區城管局供圖
童文龍和同事們所負責的世通國際小區內有3000多名居民,封控狀態下看似一片安靜,但是安靜的背后卻是一派忙碌。“3000多個人的物資,之前都是我們用小推車拉進來的。”童文龍略帶疲憊的聲音從電話另一邊傳來:“到后面就好了,我們有了幾輛電動三輪車,運送物資方便許多。”
“從之前三天配送一次物資,到現在一周配送一次。醫療物資用得快,每天都需要搬運。”童文龍算著日子說道。一天二十四小時,從白天到黑夜,搬運生活物資、醫療物資、帳篷、消殺用品等,把每一份物資仔細放在每一戶居民家門口……他們隨時待命。
“其實苦點累點不算什麼,更多的是希望居民理解我們。”說到這裡童文龍有些哽咽:“我明白大家一直被封控在家有些憋悶,想下樓透氣。但疫情形勢嚴峻,我們為了大家的安全著想,隻能勸返,一來二去有些居民的火氣就上來了,沒辦法,有委屈也就自己消化了。”面對不理解,童文龍還是選擇一笑而過。“我們終將會戰勝疫情,現階段依然會繼續服務好居民們!”
疫情當前,他們身穿藍色“戰袍”,奔走在防疫一線,在封控區日夜堅守。他們更是所有志願者的縮影,哪裡有需要就出現在哪,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守護著居民的平安和健康,用責任和擔當溫暖了這座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10.9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青海3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
- 人民網西寧5月15日電 本網從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青海省2022年第一批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10.9億元,實施阿尼瑪卿山脈水源涵養與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共和盆地沙漠化防治及草原生態修復治理、河湟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3個重點項目。 為全面推進青海省重點區域山水林田湖草保護和修復,結合《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及《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等專項規劃和工程建設實際需求,目前,青海省發展改革委正在抓緊分解轉下國家投資計劃,並督促有關單位做好年度初步設計(或作業設計)的編制、審核和報批工作,指導實施各項工程。…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