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高原物流暢通國際市場“新通道”

——抓“六保”促“六穩”一線見聞

王菲菲
2021年12月25日09:38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什麼是‘兩國雙園+國際跨境直通車’?”

  12月17日,記者走進格爾木昆侖物流園,來探尋其中的奧秘。隻見佔地26.9公頃的園區內,一輛輛重型貨車來回穿梭,鳴笛聲不絕於耳,五顏六色的店面招牌醒目搶眼,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

  為了積極響應國家建設“一帶一路”的號召,2017年,格爾木昆侖物流運業有限公司順勢而為,在西部交通樞紐的格爾木市投資興建了昆侖物流園一期項目,這是國家交通部“十三五”規劃的重要節點城市綜合集散型物流園。

  “物流園一期項目共投資2.715億元,園區已實現物流倉儲、信息、商貿辦公、綜合服務、酒店、整車銷售、維修保養、汽配交易、甩挂站場、汽車檢測以及大型公共停車場等完整的生態產業鏈設計構想,平均每天服務於2500台以上的貨運車輛,為物資的中轉和運輸車輛以及司乘人員提供了全面服務與保障。”格爾木昆侖物流運業有限公司總裁王國信向記者介紹。

  這一切只是個開始,為做足做活“樞紐”文章,挖掘出這座承載著獨特區位優勢的城市蘊含在此的無數商機,格爾木市委、市政府大膽提出在中尼兩國開展“兩國雙園+國際跨境直通車”的戰略構想。

  昆侖物流緊抓機遇,積極響應,王國信說:“依托格爾木市區位優勢,我們計劃在尼泊爾境內投資建設‘尼泊爾昆侖汽摩產業園’和‘尼泊爾境外報稅倉’,吸引國內汽車、摩托車生產廠家採用國內生產零件、境外組裝模式生產銷售,快速佔領尼泊爾汽車、摩托車市場的同時,可大幅促進海西外貿的發展,還可將尼泊爾牧草、牛肉、手工藝品進口至中國,減少中尼貿易逆差,促進兩地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健康發展。”

  如何將“交通走廊”轉變為“經濟走廊”,如何加快推動格爾木市區位交通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當天,記者在西部五省(區)中尼貿易陸路通道合作建設推進會格爾木分會上找尋到答案。

  2018年,格爾木市被列為41個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之一﹔2020年,獲批入選22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這些為加快推進格爾木國際陸港建設帶來了重大機遇。

  “按照‘一樞紐、四中心、兩基地’的功能建設思路,共有建設以南郊綜合物流園為核心的公路港、格爾木火車南編組站為核心的鐵路港和格爾木機場為核心的航空港三部分組成,整體聯動,一體發展,將格爾木國際陸港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的陸港型國際物流樞紐、‘一省兩區’(青海、新疆、西藏)的智慧型物流示范基地、港城融合的復合型國際陸港新區。三部分佔地面積約17平方公裡,目前公路港已具雛形,航空港在低位運行,鐵路港尚在謀劃階段。南郊物流園已入駐企業6家,現有商戶1000余家,日均發布貨運信息15000余條,進出車輛5000台/次,年貨物吞吐量約600萬噸。”會上,格爾木市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具體介紹。

  除了合理的規劃外,為進一步完善多式聯運體系和各功能區間的有機協同,還需夯實“平台+通道”的發展模式。在格爾木市網絡貨運指揮中心,一塊名叫“青海智慧物流大數據平台”的大屏幕吸人眼球,屏幕上顯示著路線、車輛、客戶信息、訂單、運輸貨物等內容。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平台是立足格爾木物流區位和產業優勢,推進實現傳統物流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通過平台規范稅收、提升物流產業能效,打造網絡貨運新業態,可高效整合格爾木市物流產業鏈,提升平台綜合服務能力,該平台預計明年年初正式上線。

  在距離格爾木市八百公裡外的西寧市,作為“西北陸海新通道”、“中尼貿易大通道”和西寧市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核心建設項目的青海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城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中。

  “我們將充分發揮公鐵物流樞紐和海關監管功能優勢,依托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高科技先進技術,創新‘產業+科技+金融’運營模式,立足西寧,服務青海及周邊區域,逐步融入國際,打造青藏高原區域最具規模的現代商貿物流樞紐產業基地。建成運營后,對推動西寧成為‘一帶一路’國家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國家共同配送試點城市和國家商貿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的建設,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以及帶動青海省和西部經濟的運行,都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青海歐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方磊說到。

  打開通道、連接內外、實現致富。高原物流正借著“一帶一路”東風揚帆起航。

(責編:楊玥、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