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财经>>青海·税务

格尔木:高原新城映昆仑

2021年08月18日16:53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我们抚今追昔,回望格尔木这座因路而建、因路而兴的红色新城,她从无到有再到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程,浓缩着中国共产党带领高原各族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画卷的生动实践,昆仑巍峨,两路精神在这里代代传承。

——“格尔木在哪里?”

昆仑山下,野旷觉天低。高原戈壁大漠,接近天穹的地方人类几乎难以生存,人少就没有路。1954年2月,慕生忠将军率队开赴西藏的过程中,在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格尔木河冲积平原上,随行人员面对无边无际的野草、芦苇、沙柳和隐流其中的杂乱河道,禁不住问:“格尔木在哪里?”“我的帐篷扎到哪里,哪里就是格尔木。”将军说。第二天,队员们醒来的时候,看到一块牌子插在帐篷旁边,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噶尔穆”,这个由6顶帐篷划定的“噶尔穆”,就是进藏大本营——格尔木的起点。

资料记载,直到1949年时,整个西藏仅有1千米长的便道可以行驶汽车。“我们要在青藏高原开辟一条通往西藏,北连甘肃、新疆的平坦大道。”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将军带领19名干部、1200多名民工组成筑路大军,每人配备一把铁锹、一把十字镐,从格尔木河畔的荒原向世界屋脊进发。筑路队伍在格尔木河畔、昆仑山口、楚玛尔河拉开战场,边修路边通车,只用了79天就打通了300千米公路。1954年7月30日,公路修到了可可西里,国家拨给了200万元经费,100辆大卡车,1000名工兵。12月15日,慕生忠率领2000多名筑路英雄,跨越当雄草原,穿过羊八井石峡,直抵青藏公路的终点——拉萨市。7个月零4天的时间,打通25座阻拦的雪山,贯通1283千米的高原公路,付出巨大牺牲,克服天堑阻隔,创造了新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慕生忠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坐着汽车进拉萨的人。

“无论是新入职,还是老职工,每一名税务人都会到将军楼参加主题活动,赓续红色基因。回望将士筑天路,砥砺初心学党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在建于1956年10月的格尔木第一座二层楼建筑旁,国家税务总局格尔木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炜凝望着将军楼介绍说,这里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曾经居住、办公的地方,群众亲切称之为“将军楼”,成为“两路精神”的浓缩。

——因路而兴筑新城

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决策:要把铁路修到拉萨。青藏铁路一期工程1958年分段开工建设,东起高原古城西宁,穿过崇山峻岭,跨越草原戈壁,通过盐湖沼泽,至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格尔木,全长846千米,1984年5月全段建成通车。国家用于西藏发展的重点物资绝大部分通过这条铁路并经转运至西藏,格尔木事实上成为进藏的转运站,日益兴旺发展。青藏铁路被沿线各族人民群众誉为团结线、运输线、幸福线、生命线。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二期开工典礼在青海省格尔木和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同时举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举全国之力攻坚克难,筑路大军在生命禁区付出巨大牺牲,不遗余力保护沿途生态环境,推进青藏铁路建设。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成为世界一流高原铁路。

格尔木堪称世界最大的城市,辖区面积12.62万平方千米。“十三五”时期,格尔木公路总里程由 2950 千米增加到 3294 千米,国内航线增加到 8 条,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 25 万人次。格敦铁路、格库铁路全线通车。互联网普及率由 54% 提高到 100%,5G 网络基本覆盖城市重点区域。全市新能源并网容量达到 5049 兆瓦,分别占全省、海西州的 20.6%和 39.7%,东出口光伏园区实现风光储发电供电一体化发展,特高压、高压、低压输变电网络不断完善。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自创建以来,累计实现钾肥产量1975.04 万吨,累计缴纳各项税费65.19亿元。

“十三五”期间,仅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享受税费优惠约14.95亿元,增强了发展信心,该企业完成司法重整并实现盈利,近期盐湖股份已恢复上市。迈向“十四五”新征程,格尔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随着丰富资源的开发利用,格尔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一批盐湖化工、冶金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和轻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税务机关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针对盐湖资源企业建立“一企一档一策”,靶向精准解读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用税收的减法换取创新驱动发展的加法,用优质的服务、细致的举措、严实的作风为盐湖资源企业提供税务“春雨”润泽,为世界级盐湖基地加快建设全程护航。盐湖集团财务负责人苗霞说:“去年,我们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1470万元,今年对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按照去年研发费用测算,今年税前扣除增加490万元,实打实减少税款74万元,而且第三季度就可申报享受,这为老牌盐湖制造企业持续研发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我们高质量发展盐湖产业信心更足了。”

——格尔木的绿色发展

置身于绿树掩映,湖水环绕的将军楼公园,面对筑路忠魂英雄雕像和高耸的天路纪念塔,一种顶天立地、众志成城,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面前不屈不挠,砥砺奋进的精神直抵人心。格尔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建平介绍,近年来格尔木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建设,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屏障,戈壁滩开发整治取得实效,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刚解放时,格尔木一棵树都没有。现在市区遍布湿地,树木成林、郁郁葱葱。这是一座同步共和国建设发展崛起的工业新城,城市居民多为天路建设者或‘路二代’,人们敢想敢干,特别开放包容。全市人口大约30万。”国家税务总局格尔木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许平说,他父亲是青藏公路筑路人,在格尔木像他一样的“路二代”可不少,参与见证着格尔木大发展。

我们一行驱车过格尔河,出格尔木市区一路向西,道路两旁风光一体化的新能源路灯令人耳目一新,碗口粗笔直的杨树像卫士一样整齐矗立,枸杞园片片相边一望无际。汽车行驶30余千米深入戈壁荒漠,沿着一条崭新的柏油马路行进至60多千米,我们来到了拖拉海沙化土地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苏弥山庄。

“这是一项沙漠造血计划。规划三期治理3万亩荒漠,构筑起格尔木的昆山下西效风沙口绿色屏障。历经种植红柳防风固沙,种草改良土壤,再到绿化巩固,目前已经实现一期1万亩绿色全覆盖。”青海芝润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军民如数家珍地介绍说。2015年底,民营企业黄河实业集团提出该项目,初创人员11月26日来到此处,开始一点一滴的治理和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投资4亿元,实现种植苗木约400万株,林下经济初具规模,种植有机枸杞6350亩,特色中草药1080亩,藜麦、油菜等500亩等。应用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将改善生态环境与农牧民脱贫致富相结合, 200多员工常住山庄,阶段性用工峰值达5000多人,还经常收购羊粪等有机肥增加农牧民收入。2019年7月9日苏弥山庄揭牌成为青海第一家“中国农业公园”,初步形成了以沙地特色产业带动文旅康养的综合发展新格局。

“一方面,大家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任何时候都首先想到保护;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成效实在。空气没有味儿,水质变好了,绿色变多了。”格尔木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站负责人祁德林说。群众的感受是客观和具体的,市场主体同样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底色。青海西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生产规模为年产电解铅10万吨、硫酸8万吨、黄金2吨、白银200吨等11种稀贵产品。2020年疫情期间,该企业享受税收优惠996万元,减免社保费740万元。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助力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2020年该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据了解,最近五年来,格尔木市“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94%的行政审批实现集中办理,102 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85.2%的政务事项可网上办;累计落实减税降费43亿元,新增市场主体 16755 户、年均增长22%,民营经济占比提高到35%。“十四五”开局之年,格尔木市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2021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12.79亿元、同比增长5.2%,全市经济呈现稳中加固态势。近日,2021中国县域品牌形象百优县市榜单发布,格尔木跻身第59名。格尔木市负责同志介绍,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预计到 2035 年,格尔木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千亿元,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建成具有格尔木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来源: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 韩世峰、何新江)

(责编:陈晶、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