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鹽湖產業,翹首新征程

青海察爾汗鹽湖遠景。鹽湖集團供圖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獨特的地理風貌。俯瞰青海柴達木盆地,一顆顆由鹽湖“澆筑”的寶石“鑲嵌”在茫茫戈壁之上。景色震撼,令人駐足。
然而,更令人震撼的是這些“寶石”背后所承載的龐大產業集群,它指引著青海產業經濟新的發展方向。
回首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時指出:“鹽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資源。要制定正確的資源戰略,加強頂層設計,搞好開發利用。循環利用是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要求,全國都應該走這樣的路。青海要把這件事情辦好,發揮示范作用。青海資源也是全國資源,要有全國一盤棋思想,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搞好開發利用。”
2021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再上青海高原考察,強調青海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不但為新時期鹽湖科技創新指明了方向,也為青海鹽湖產業與清潔能源產業指明了方向。
今天,青海鹽湖篤定未來,這艘巨輪揚帆起航,帶領著青海工業翹首新征程。
堅定發展自信,激發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活力
在青海,有人為青海是三江之源而驕傲﹔在青海,有人為青海是世界屋脊而驕傲﹔在青海,有人為這裡是超潔淨區而驕傲……
同樣,我們要為青海的鹽湖產業發展而驕傲!因為在中國,青海鹽湖產業發展得天獨厚,無法替代。
“青海鹽湖區是我國鹽湖資源最為豐富的湖區,它的鹽湖類型以硫酸鹽為主,在一些硫酸鹽和氯化物型鹽湖鹵水中鋰、硼等元素高度富集,從而構成硫酸鹽型-鋰湖和氯化物型-鉀鎂湖。石鹽儲量3650億噸,石膏470億噸,芒硝72億噸,天青石500萬噸,天然鹼67萬噸,鎂鹽65億噸,氯化鉀5.9億噸,硼酸鹽、鋰各為數千萬噸。”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會長王孝峰曾這樣評價青海鹽湖。
在剛剛過去的第22屆青洽會上,青海再次自信地向世人宣稱:與世界上其他主要鹽湖資源相比,青海鹽湖資源具有種類全、儲量大、開發利用潛力大的綜合優勢。
不僅如此,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青海省的區位優勢、對外開放的后發優勢正在日益凸顯,為青海省鹽湖產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扶持環境和發展新機遇。
青海借勢發力,目前,在鹽湖產業的發展上,成果同樣舉世矚目:青海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鉀肥和純鹼生產基地。此外,鉀資源已形成氯化鉀、硫酸鉀、硫酸鉀鎂肥、復合肥、硝酸鉀、氫氧化鉀等產品,其中鉀肥產能達到850萬噸,實現我國鉀肥自給率50%以上,硫酸鉀120萬噸,硝酸鉀30萬噸,復合肥100萬噸。鈉資源已形成工業氯化鈉、精制氯化鈉、多品種食用鹽、純鹼等產品,氯化鈉產能1000萬噸以上,純鹼產能達到450萬噸。鎂資源已形成氯化鎂、氫氧化鎂、高純鎂砂、鎂水泥、金屬鎂、鎂合金等產品。
面對所有的優勢及成就,青海鹽湖產業自信滿滿,因為這只是起點……
加強頂層設計,擘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藍圖
“‘鹽湖資源’是近年來的熱門詞匯,但發展鹽湖產業究竟有何意義?”在第22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高峰論壇上,有人提出了疑問。
就此問題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劉小寧做出解釋:“青海鹽湖資源的高效、可持續、高值化開發利用,對於我國現代農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醫藥健康產業等的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對於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推動鹽化工產業供給側改革,促進青海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目前,青海省委省政府加大頂層設計,加強政策支撐,擘畫出了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藍圖:到2035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現代鹽湖產業體系基本建成,資源利用率、產業規模、企業發展、技術水平、綠色低碳、產品品質、國際合作等方面均位居世界前列,並帶動省內新材料、新能源等相關產業實現快速提升,鹽湖產業產值突破1100億元,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基本建成。
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的藍圖已經繪就,又該如何實施?
劉小寧說:“青海高度重視鹽湖產業的綠色、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制定了‘1+4+12’的鹽湖產業高質量發展總體思路。”
“1+4+12”的總體思路具體為:構建1個世界級現代鹽湖產業體系。完成“組建中國鹽湖集團、設立鹽湖產業發展基金、成立青海鹽湖大學、建設鹽湖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重點任務。實施鉀鹽穩保障促提升工程、鋰產品擴規提質工程、鎂系新材料創新突破、鈉資源高效開發工程、硼資源提取強鏈、鹽湖資源多元提取強鏈工程、循環經濟升級示范工程、建設綠色輕金屬合金產業基地工程、“智慧鹽湖”數字化轉型提升工程、科技創新能力提升“三個一”工程、重大關鍵技術支撐工程、全方位多層次人才培育12個重大工程。
從規劃中可以看出,以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為規劃的核心,突出了資源優勢、創新驅動、改革開放、生態環保,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
而同時,青海還將打造“鹽湖+”綠色低碳循環鹽湖產業生態,推動鹽湖產業與輕金屬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新能源以及碳中和戰略等緊密協同聯動。並且,培育一批產業龍頭企業、科技創新領軍企業、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形成資源互補、產業融合、創新引領、人才互動、技術領先的產業集群,全面構建產業規模居前、創新能力領先、綠色低碳循環、國際影響凸顯的青海鹽湖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聚焦技術創新,增強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動力
時間如梭,隨著歲月的演進,青海鹽湖証明了科技帶來的巨變。
回首5年來,作為青海鹽湖產業領軍企業的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鉀產業年產量由2016年的400萬噸提升至500萬噸,累計生產氯化鉀約2500萬噸。60多年的技術積累,為“走出鉀”建設海外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且,發揮鹽湖技術、服務優勢,派人員赴玻利維亞安裝調試裝置,短期內幫助烏尤尼鹽湖實現鉀肥裝置達產達標,獲得該國政府的認可。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贠紅衛說:“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戰略支撐,優化整合科技資源,緊密與科研機構、知名院校合作,共同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目前企業以鹽湖氯化鈉為原料,形成工業氯化鈉、燒鹼、純鹼、農業硝酸鈉、熔鹽級硝酸鈉、美妝、發泡劑、烏洛托品等產品產業鏈延伸。”
目前,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堅持走綠色循環發展之路,構建以資源綜合開發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已形成鉀鹽、鋰鹽、鎂鹽、鈉鹽、氯鹼五大產業集群。建成氯化鉀500萬噸、碳酸鋰1萬噸、金屬鎂10萬噸和高純氫氧化鎂13萬噸、純鹼120萬噸、氯平衡配套產業建成聚氯乙烯125萬噸。
不僅如此,青海還通過圍繞構建和延伸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採取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聯合攻關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方式,突破了鹽湖固體鉀礦固液轉換、冷結晶正浮選提高鉀收率、高鎂鋰比鹽湖鹵水吸附法及膜分離法提取碳酸鋰、鹽湖鹵水萃取法提取氯化鋰、電解法金屬鎂生產工藝引進再創新、電解鎂液直接熔鑄、鹽湖氯化鎂制取氫氧化鎂阻燃劑及高純鎂砂、純鹼廢液提取氯化鈣、尿素醇解法制碳酸二甲酯、懸浮法氯化聚氯乙烯生產工藝引進再創新等一批關鍵技術,並實現了產業化應用。
青海,正在凝心聚力發展鹽湖產業,這裡未來可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