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黨建紅+生態綠”

——洪水泉鄉走出既有“顏值”又有“價值”新路徑

陳俊
2021年07月19日09:13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青海日報記者 陳俊 通訊員 祁曉翠

  “洪水泉是我的家鄉,綠樹成蔭好地方,56個彎彎繞白楊,山清水秀一改往日荒涼……”徜徉在綠色“海洋”中的海東市平安區洪水泉鄉巡山護林員馬佔龍,遠眺郁郁蔥蔥的青山坡谷、近看綠樹環繞的鄉村院落,幸福感油然而生,令他情不自禁哼起一曲青海小調。

  洪水泉鄉地處海東市平安區西部,下接湟水河畔河湟新區,西連西寧湟中區,是西寧市和海東市的橋梁紐帶,生態地位十分重要。近年來,洪水泉鄉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以生態建設為導向,積極探索“黨建紅+生態綠”鄉村治理模式,大力發展生態產業,走出了既有“顏值”又有“價值”新路徑。

  植綠護綠

  構筑生態屏障

  平安區洪水泉鄉大部分土地是典型的淺山旱地,加之土壤貧瘠含鹼量高,樹木成活十分不易。

  為破解“年年種樹不見樹”難題,洪水泉鄉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各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引進吊杆杏生態經濟樹種,向上爭取蓄水池和提灌站水利項目,匯聚全鄉黨員干部和群眾力量,以日復一日、久久為功的毅力,在“嶺”上打響綠色戰役。

  年近八旬的唐生月是一名有著55年黨齡的黨員,年年義務植樹的他,對村裡的林子有著特殊的感情。唐生月深情地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這幾年看著山上越來越綠,再苦再累也值得。”

  為加大林草管護力度,洪水泉鄉設置護林員公益性崗位,加強防火、禁牧和環保宣傳,著力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生態意識,逐步摒棄焚燒秸稈、亂扔垃圾等落后生產生活習慣,全鄉上下呈現出植綠、護綠、愛綠的新風尚。

  隨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的落實,洪水泉鄉綠化面積大幅增加,以前的荒山披上“綠裝”,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日益凸顯,洪水泉鄉也逐步成為海東市平安區名符其實的“綠色屏障”,古驛道上的生態名片。

  綠水青山

  普惠民生福祉

  陽光透過樹木的縫隙洒落在下洪公路,沿著蜿蜒盤旋的山路向上,靜謐的傳統古村落在交錯的花田中散發出原汁原味的鄉土味道,漾起淡淡鄉愁。

  繼續沿路向上,層層疊疊的梯田“蕩漾”在山野間,如鏡面般的一汪池水反射出藍天白雲的輪廓,此情此景恰如村庄的名字——永安﹔山路急促而下,在大山的褶皺處,古朴精巧的古寺豁然聳立,美麗整潔的村庄環繞在民族團結展館周圍。

  深入挖掘傳統鄉土文化和民族團結元素,依托嶺上獨特的四季風光和硝水泉村“田園綜合體”、民族團結教育基地、綠色富硒農畜產品等,打造出“走最美公路—訪傳統村落—觀教育基地—品富硒美食”於一體的精品旅游環線。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近千名黨員干部在洪水泉民族團結教育基地接受紅色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

  同時,洪水泉鄉將生態旅游發展規劃融入到全區乃至海東市“全域旅游”大環境,著力打造集拓展訓練、休閑觀景、文化娛樂為一體的旅游集散地,著力推動綠水青山轉換為生態富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

  生態環境的巨變、鄉村環境的改善、傳統文化的挖掘、黨建引領作用發揮,加之鄉村旅游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為洪水泉鄉發展鄉村旅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也讓那裡的綠水青山變成真正的金山銀山。

  生態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地處平安區西南部山梁、海拔2800米的洪水泉鄉是平安區硒含量最高的地區,也是光照資源最充足的區域。洪水泉鄉依托富硒資源優勢和優越的地理條件,大力發展生態養殖和光伏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力。

  站在洪水泉鄉最高的山頂向西南瞭望,可見藍天碧草間整齊排列的光伏板,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粼粼波光”尤如藍色大海。

  自2018年平安區光伏扶貧項目在洪水泉鄉實施以來,井爾溝、韭菜溝等村10余公頃土地流轉增收,86個光伏公益性崗位解決了部分建檔立卡戶的就業問題,平安區44個貧困村村集體經濟累計收益1300萬元。

  洪水泉鄉總結光伏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以北嶺村為試點,利用中央財政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實施“屋頂光伏”項目,每月為村集體穩定增收4000元。光伏產業的發展不僅為鄉村振興“充電續航”,也為青海建設清潔能源示范省貢獻平安力量。

  而洪水泉鄉的牛羊養殖歷史由來已久,為切實解決隨產業規模擴大帶來的養殖與環境保護間的矛盾與“沖突”,洪水泉鄉將“生態青海、綠色農牧”理念融入傳統種植和養殖產業,引導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與綠色產業一體化推進,探索出以“黨支部+聯合社+企業+農戶”為主要形式的生態循環產業鏈。

  聯合社建成高標准燕麥種植基地,富硒燕麥作為飼草供應給養殖園區和養殖戶,養殖產生的牛羊糞便加工成有機肥,有機肥的應用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時有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形成“種草養畜、以養肥地、草畜聯動”綠色產業閉環。

  “新時代新生活,洪水泉鄉展新顏。當年黃土荒山窮溝溝,如今綠水青山郁蔥蔥。左坡光伏一排排,綠色產業新能源﹔右邊牛羊滿園區,生態農牧興鄉村。有了黨的政策引領,咱們振興路上奔……”馬佔龍的歌聲在山梁上隱隱縈繞,他歌唱的是洪水泉鄉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風貌,是洪水泉鄉黨員群眾對美麗鄉村建設的美好願景,是綠色發展帶來的幸福生活!

(責編:楊啟紅、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