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厚植生态底色 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基底
近年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以“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自觉融入全国全省大局,全面落实生态功能区主体责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在服务大局中强化源头担当,在保护治理中展现海北作为,凝心聚力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持续涵养生态财富、提升生态价值、打响生态品牌、厚植绿色底蕴,全方位筑牢生态屏障,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海北答卷”日渐浓墨重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底更加坚实。
加强系统治理,筑牢绿色发展基础。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一体保护理念,围绕生态体系修复、生态景观提升,统筹推进草地修复、沙区生态造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全面推进木里矿区江仓一号井及祁连山南麓海北片区环境综合整治、举全州之力开展“百日攻坚、决战决胜”“巩固提升年”行动,全州139宗矿山、232处图斑整治全面完成,121宗矿业权退出,为全省高海拔地区矿山治理积累了经验。实行最严格的天然林保护、林草地保护和草原奖补机制,353万亩天然林和602万亩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落实“以草定畜”制度,实施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沙化退化治理、划区轮牧等项目,保护修复草原1049.65万亩,实施国土绿化达70万亩,全州草场植被盖度达69.24%、森林覆盖率达17.75%。被评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绿色越来越成为海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狠抓问题整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严抓“源头防范、过程监管、后果惩处”三大环节,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及黄河警示片反映问题全面整改。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八场标志性战役,细化落实治污、治水、治土、治气工作举措,统筹实施农牧区环境整治,持续深化“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全面启动全域无垃圾示范州创建,开展“全域环境整治、扮靓梦幻海北”大清洁专项行动,解决了一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州主要流域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每年为黄河中下游及河西走廊提供清洁水源43亿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7.4%以上,PM2.5为19微克/立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9.3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22%,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牢固,全州绿色发展指数80.44,位居青海省第三。
强化制度建设,筑牢永续发展保障。全面完成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划定工作,编制完成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项规划,生态领域地方性法规增加到7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增加至15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落实,四级河湖长制高位高效推进,林草长制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并落实,4650名生态管护员和411名河湖管护员尽职尽责,自然学校、生态法庭、森林资源网格管理、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工作在青海省先行先试。聚焦祁连山南麓生态治理成果巩固,建立禁牧管护制度、绩效管理机制,真正把管护责任落实到岗、到位、到人。一系列生态文明长效机制的健全完善,为建设美丽海北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成果正在更好转化为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强化局地合作,推进试点示范创建。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方案正式通过国家审批,国家公园示范州全面启动,祁连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批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青海省唯一的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县,刚察县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编制完成《海北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各类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州建设总体规划》和《海北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州建设总体方案》,祁连山国家公园大数据中心、野生动物繁育救助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配合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编制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核心区生态移民搬迁总体方案》,签订181户常住居民搬迁协议,发放补助资金3132万元,完成13户常住居民的搬迁和房屋拆除工作。全州雪豹、荒漠猫等珍稀动物达30余种,普氏原羚由最少时的300余头恢复增长到4000多头,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不断显现。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围绕建设产业实施藏羊、牦牛、青稞、油菜、饲草“五大产业”振兴计划,不断完善生态畜牧业“六个一”配套设施,建成万只藏羊、万头牦牛养殖基地各1处,千头(只)以上规模养殖基地34处,1770万亩天然草原再次通过有机认证,主导产品品牌注册实现全覆盖,海北被确定为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辐射带动州,祁连县被确定为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初显成效。确立打造青海省第三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目标,四县全部列入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清洁能源生产利用实现质的飞跃。着力发展“五新”产业,首个草原碳汇项目落户刚察,全州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0家、限上企业23家,10个产业园区转型持续推进。全面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探索推进“生态+”模式,森林旅游、乡村花海等绿色经济,金银滩——原子城5A级景区创建深入推进,同宝山生态旅游和红色研学基地建设迈出实质步伐,金银滩草原入选全国首批“红色草原”,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青海茫崖:牧民春季生产忙 接羔保育“喜羊羊”
- 农历二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草场尚未返青,家家户户的产羔羊群生产高峰期和关键期已接近尾声。在代尔森村,一只只小羊羔陆续降生,草原更加热闹。…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