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州县动态>>西宁>>湟中

湟中文旅十年:文旅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

俞惠珍
2022年10月09日15:59 |
小字号

十年来,西宁市湟中区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加强文化旅游软实力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文旅事业全面繁荣发展。

2011年5月,湟中区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这项传统技艺发展如何?来到湟中区鲁沙尔镇金塔路的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传习展示中心,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满正在整理他的作品。“一体壶的整个壶形是一体完成的,包括壶嘴,壶把,壶底,全部都是一块儿银皮敲打出来的,没有任何焊接点,这个壶以前从来没有做过,是在非物质文化的研究和研培以及好多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的。”何满介绍道,这把茶壶是集手艺和创新于一身的精品。

目前,湟中有区级以上非遗项目139项,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名;2012-2021年,共申请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1634万元,举办非遗培训班90多期,培训6500人次。同时,投资1.5亿元建成青海藏文化馆、“八瓣莲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中心;投资2000万元建成鲁沙尔镇阳坡村铜银器文化小镇……

十年来,湟中区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不断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延续老一辈湟中人的情怀与乡愁。

荒坡变花海,乡村变景区。湟中区拦隆口镇卡阳村真正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变靠山吃饭,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3000元左右,增长至现在的2万元以上。常年在外打工的张玉香夫妇就是看到了村子的发展,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吃起了“生态饭”。张玉香告诉记者:“2016年开始打造卡阳村,我们回来自己开店。现在卡阳村依靠乡村旅游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一年的收入也很可观。完全想不到,现在能发展成这样。”

十年来,湟中区乡村旅游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度假、康养、休闲、体验旅游转变。湟中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3620人,共接待旅游人数5290.52万人、旅游收入累计达到143.39亿元。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湟中区将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优化文化旅游发展布局,真正让湟中文化“活”起来、旅游“旺”起来,形象“提”起来、品牌“亮”起来。(来源:湟中区融媒体中心)

(责编:陈明菊、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