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尖扎:党建引领“把脉问诊” 集体经济“开方下药”
——尖扎县扎实推动村集体经济复壮提升为乡村振兴赋能赋效
近年来,黄南州尖扎县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结合县域旅游、文化、生态畜牧等特色资源,搭建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帮扶互助、振兴发展的桥梁纽带,找堵点、出实招,寻突破、亮硬招,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示范村集体经济项目,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家禽养殖业发展良好。尖扎县委宣传部供图
党建引领“把好脉”,夯实组织基础。坚持将抓党建作为抓实村集体经济的首要工程,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结对制度,配套相关扶持政策,为全县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搭好了“梯子”。借助村“两委”换届契机,推动实现全县87个村“一肩挑”比例达到94.25%,树强乡村振兴主心骨。依托“抓乡促村”项目化党建,有效激发党组织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同时,激励广大党员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探索出德吉村“党建+生态旅游”、夏藏滩四村“党建+有机畜牧”、加让村“党建+农户+合作社”等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示范带动全县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新修建的大棚。尖扎县委宣传部供图
多方联动“问好诊”,拓宽发展格局。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集体经济发展大格局,加大对各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不断拓宽强村富民的渠道。针对用地建设、资金流转、牲畜引进等各种困难,各行业部门联动,先后打造了坎布拉运动休闲小镇、能科德乾村自驾游营地等产业项目100余项,纳入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33个。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1亿元,实施宽带进村、乡村道路、公共厕所等基础配套设施,有效改善了发展环境,激发了发展活力。着力探索“抱团发展”模式,全力推行“村社合一”,带动农户联动,通过入股土地、牛羊、资金等方式,扩大发展种养殖、生态旅游、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规模,促进广大群众实现多元化增收致富。同时,鼓励各大金融机构联动帮扶,针对信用较高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减少贷款审批环节,给予贷款期限、利率优惠等政策措施,带动各村集体经济向好向上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业。尖扎县委宣传部供图
帮扶互助“开好方”,筑牢发展根基。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山上山下发展不平衡、发展思路不宽等问题,重新选派38个重点村114名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加大日常帮扶指导力度,形成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坚持“严管厚爱”基层一线干部,严格落实驻村工作待遇机制,激发干事创业动力。围绕乡村振兴“八大行动”目标,有力盘活县域优势资源,开辟诸如来玉民宿产业、青藏牦牛养殖、高原冷水鱼养殖、千亩黑青稞种植等“一村一品”形式的增收致富新路径,激发各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着力健全完善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责,督促指导各村规范管理“三资”,从严制定符合实际的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制度、收益分配机制等,切实管好用好集体资产,保障集体经济发展有序。
大力发展旅游业。尖扎县委宣传部供图
引才育才“下好药”,激发振兴活力。坚持把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培育人才作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复壮提升的工作重点,围绕尖扎特色和发展实际,大力引进支农、支教、支医等专业技术人才,并主动对接各大高校,引进旅游发展、项目建设等专技人才,为村集体经济高质高效发展奠定智力基础。针对藏服加工、民宿旅游、生态畜牧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尖扎实际将乡村振兴、经营管理、组织协调等内容纳入培训主要内容。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致富能手、种养大户等人才作用,发现和培育壮大村级人才队伍,打造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借助县域特色优势资源,采取“固定课堂+流动课堂”“送教下乡+送学上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培训方式,加大乡村旅游、种养殖、技能等乡土人才培育力度,着力培养出一批掌握种养殖、加工业、旅游发展等专业技能的乡土人才队伍。(来源:黄南州尖扎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青海省规模最大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开工
- 人民网西宁9月23日电 (况玉)9月23日,中车海西州新能源装备制造零碳产业园项目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工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青海省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齐全的风电光伏装备产业集群基地。 开工仪式现场。…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