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享丰收迎盛会 同圆乡村振兴梦
姹紫嫣红的藜麦地、红彤彤的枸杞林……金秋时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显得尤为优美绚丽,犹如一幅油画在茫茫戈壁上徐徐展开。
9月20日,记者走进距离德令哈市中心不足一公里的河东街道东山村,村边不远处红彤彤的枸杞林里,一串串色泽红润的鲜果挂满枝头。头戴遮阳帽的郭秀梅虽一脸汗水,却难掩丰收的喜悦,熟练地将枸杞摘进身边的塑料桶里。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忙碌的采摘工在枸杞林尽享丰收喜悦,东山村以殷实的枸杞丰收喜迎盛会。
硕果累累笑开颜。青海日报记者 张洪旭 通讯员 德组轩摄
郭秀梅是东山村二社村民,每年枸杞采摘季,她都会加入到“采摘大军”中。“今年摘了40多天,每天都能赚200多元,现如今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感恩共产党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光景,期待党的二十大能为老百姓带来更多好政策。”郭秀梅说。连日来,大家伙一边忙收获,一边谈变化,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喜悦。
“2012年,村里通过浙江援建资金、村委会自筹等方式,共筹集资金133万元,修建了一座无公害、年枸杞烘干量达648吨的枸杞烘干厂。”东山村党支部书记童学成介绍,后来,村里将厂房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以租赁的形式承包给德令哈市元盛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并将村上16公顷土地流转给该公司,用于种植枸杞。
元盛生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宝琳说:“每年采摘季来临时,公司都会在村里招用采摘工,并且按天结算工资,村民们既能由此挣到钱,到了年底还有分红。”
喂饲料、除粪、消毒……在村子另一头的德令哈市旺达养殖专业合作社内,村民史生财忙得不亦乐乎。“合作社主要养殖藏系羊、细毛羊、牦牛、黑白花牛等品种。今年,羊棚已出栏600只,牛棚出栏500头,每日产奶量平均在200公斤左右。”史生财一边干活一边说,得知党的二十大很快就要在北京召开,他和村民充满期待,大家铆足了劲儿忙生产,满心欢喜迎接新生活。
旺达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东山村另一村集体经济项目,已初步形成“统一建筑模式 、统一养殖品种、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防疫防治、统一品牌销售”五统一模式。在带动当地肉食品冷藏加工、市场销售等行业发展同时,不断引导周边地区养殖户发展肉牛集约化生产,为养殖户加快经济收入。目前,合作社共有12户村民参与入股,去年总收入120万元,预留发展资金后,平均每户分红7万多元。
产业振兴是源头、是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山村不断加大产业发展力度,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在全村人的期盼中,如今,东山村新建快递物流园区,引入快递企业入驻村商务库房;与湖北羊楼洞茶企洽谈合作,谋划新的枸杞茶产业项目;建成服务站,等验收通过后,将销售燕麦酒等特色农副产品;种植火焰参、藜麦等40公顷绿色有机蔬菜,开展蔬菜基地深加工项目……一个个新型村集体经济产业蓄势待发。
如今,东山村的村民富足了,村庄的样貌也在不断改变。走在村道上,宜居美丽乡村的模样扑面而来,白花花的柏油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带状的绿茵长廊依村而伴,一幢幢造型别致的多层民居和联排的商铺整齐排开,环境宜人的原生态乡村风景为东山村发展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童学成说,依托党的好政策,东山村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蹚出了一条致富路,今后一定会有更多关于乡村振兴的好政策落实落地,他将会和两委班子成员一起,结合实际谋划出更加多元的村集体产业,带领村民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向着宜居美丽乡村继续迈进。
走出村庄不到500米,有一座名为“东盛大酒店”的高楼格外显眼,东山村党支部办公室就设在高楼的第五层,这是一座集餐饮、会议、住宿为一体的大酒店,于2017年由该村投资建设,其商铺租金也是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支柱之一。
“东盛的名字寓意东山村日益兴盛,今天的兴盛,都是村民们齐心听党话、跟党走,团结一心谋发展得来的。”童学成说,未来,我们还要听党话、跟党走,再创新辉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