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社会

勇攀质量高峰 铸就精品工程

——郭隆—武胜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青海段)建设侧记

余顺花 高旭东 邹建华
2022年07月22日17:07 |
小字号

“24小时试运行圆满结束!”7月20日,在位于郭隆750千伏变电站内,国网青海建设公司项目经理高旭东长舒了一口气。试运行结束标志着青海郭隆至甘肃武胜750千伏第三回线路工程成功带电投运。

精心组织管理  推进工程建设

“我们在建设前期的时候,因为线路途经海东市互助县、乐都区12个乡镇、44个村庄,地区少数民族聚集,沿线耕地、林地、草地较多,而且大部分人都跑去城里居住,塔基确权、户主信息收集难度大,前期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场严峻的挑战。”项目经理高旭东介绍道。

面对挑战,国网青海电力公司精心策划、科学部署,克服诸多困难,推行“1+3”(省公司+业主、监理、施工3个项目部)管理机构搭建,做到了项目部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资源配置合理、责任落实到位。通过建立“重点工程协同机制”,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协同联动,采取定期召开政企协同会议等形式,工程开工前就全部取得征地协议、房屋拆迁协议、使用林草地批复等相关政府文件,确保工程依法合规建设

工程建设中,国网青海电力公司统筹优化工期进度节点管控,全面建立“日管控、周协调、月总结”的管控模式,分析预判工程各阶段进度执行情况,全力克服疫情影响,认真编制专项保电方案、应急预案,开展安全、质量、环保、防疫检查,细化工作任务,确保工程安全、质量与进度有效衔接。

强化创新驱动 提升工程质量  

青海郭隆-甘肃武胜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青海段)线路总长77.088千米,新建铁塔147基,山地地形占全线的98%,高山连绵起伏,交叉跨越物多,给架线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我们坚持‘先降后控’原则,现场开展施工装备及工器具管理课题研究,推广并应用了深基坑一体化装置等创新设备的6项,减少2级风险4项,极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项目经理高旭东介绍。

“注意检查安全保护措施是否完备,开始作业!”4月20日,在N1121号塔架线现场,工作人员头戴智能头盔下达指令准备架线工作。据了解,智能头盔犹如是指挥中心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工作人员头戴智能头盔将施工现场实时传输至后台,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可以指挥施工人员开展各类操作,进行指导,以“远程+现场”模式极大的提高提升电网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为确保现场有序高效,各参建单位协同作战,动员参建人员发扬成绩、攻坚克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创新开展工作,深入研究深基坑开挖智能化防护体系,实现坑下作业主动防护。研制地锚马道开挖设备、安全绳自动脱口装置、导线间隔棒安装测距仪等一批专用设备,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艺质量。在架线过程中实施导线质量X光监测、钻越重要输电线路技术研究,实现“科技保安”“科技促安”。 

“一定要检测仔细、仔细、再仔细,这是我安装GIS设备的现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因为这是首次创新采用国内新一代800千伏GIS设备,青海省海拔高,设备安装精度又高,建设周期短等,我们从设备开始运输就精心策划、科学部署,加强了全过程管控。”郭隆750千伏变电站项目经理张高飞说。

在设备运输前对运输车辆加装防滚架,保证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安全抵达,并在开箱验收时严格执行设备物资到货五方联合验收制度,依托第三方检测手段,全面实现“应检尽检”,杜绝不合格和带缺陷设备材料进入工程现场。为保障GIS设备顺利安装,施工现场采用采取“七级防尘”,安装人员进入现场必须穿全套防尘服和鞋套,并辅以风淋室等设备来除尘降尘,保障洁净度达到百万级,确保设备一次对接成功。

青海郭隆至甘肃武胜750千伏第三回线路工程作为连接青海电网与西北主网的第七条主通道,对进一步优化西北网架结构和提高新能源外送能力,预计年送电量25亿度,年节约煤炭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0万吨,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地,具有十分深远和重要的意义。(来源:青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责编:刘沛然、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企稳回升!上半年青海省GDP同比增长2.5%
  人民网西宁7月19日电 (杨泽秋)7月19日,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上半年全省经济企稳回升”新闻发布会,据青海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易丰介绍,上半年,青海省完成生产总值168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全省经济总体呈企稳回升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增长,新动能持续发展,保市场主体保就业成效明显,民生领域保障有力,“四地”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第三届人才项目洽谈会将于7月23日至24日举行
  人民网西宁7月18日电 (刘沛然、实习生楼佳慧)本网从7月18日召开的第三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洽谈会将于7月23日至24日在西宁举行,部分两院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高层次专家人才、重点项目签约代表等将出席会议。 据了解,此次洽谈会聚焦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设置了“院士专家在青海”座谈会,邀请与会两院院士围绕“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进行深入交流研讨,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建言献策;聚焦产业“四地”建设,设置了“第18届海峡两岸气候变迁与能源可持续发展论坛”,邀请与会院士专家围绕“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及新材料”等专题开展交流研讨。…
天地交、万物通 让青海路畅、心更畅
  作为“两路”精神发源地之一,青海对修路这件事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高寒、高海拔的恶劣环境下,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在这里修路是什么体验? 祁连山2号隧道全长6044米,是我国首条高原、高寒、高瓦斯、高硫化氢“四高”隧道,也是青海省公路建设头号高风险隧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