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

青海:大山大水大保护 大美大爱大情怀

咸文静
2022年06月27日08:48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境内壮阔的黄河景观。本报记者 咸文静 摄

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境内壮阔的黄河景观。青海日报记者 咸文静摄

恢复种群数量的藏野驴,奔跑在玛多的草原上。本报记者 李兴发 摄

恢复种群数量的藏野驴,奔跑在玛多的草原上。青海日报记者 李兴发摄

随着生态环境变好,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本报记者 程宦宁 通讯员 杂多县融媒体中心 摄

随着生态环境变好,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杂多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小区内的智慧生活垃圾分类生态转化基地,能将厨余垃圾转化成有机肥。本报记者 咸文静 摄

小区内的智慧生活垃圾分类生态转化基地,能将厨余垃圾转化成有机肥。青海日报记者 咸文静摄

6月18日,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边,一尾尾青海湖裸鲤被小心翼翼地放流至河中。

几乎同一时刻,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滨河大道旁,保洁队队员、巡河的河长正在认真工作。

两个场景、一种认知——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青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举全省之力坚决扛起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瞄准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目标,全力推进各项生态保护工作。今天的青海,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向世人呈现出一幅海晏河清、碧草连天、生机勃勃的大美画卷。

新探索——深入推进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有效破解“九龙治水”难题,积累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建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到园区53个行政村成立村级生态保护专业协会,再到1.72万名农牧民放下牧鞭、持证上岗,人均年增收2.16万元,国家公园建设的成果处处可见。现在,国家公园面积占到了全省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52.2%,初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新体系,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新实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雪山冰川、江源流域、湖泊湿地、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等自然生态修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十三五”期间完成国土绿化140多万公顷。加快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大数据平台、展示平台和科考基地建设,深化全球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影响研究。通过不懈努力,青海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8%,藏羚羊从不足2万只增长到7万多只,普氏原羚从300多只恢复到2700多只,青海湖裸鲤数量比保护初期增长42倍,生态功能持续巩固。

新成效——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青海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河流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土壤环境持续保持清洁稳定。通过统筹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展城乡垃圾治理行动,深化“无废城市”和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创建,深入实施“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全覆盖。

(责编:况玉、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青海落实42.29亿元水利投资建设资金 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人民网西宁6月23日电 本网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为认真落实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青海省水利部门统筹落实水利投资建设资金42.29亿元,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充分发挥水利有效投资拉动作用,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贡献水利力量。 青海省水利部门围绕稳住经济大盘,精心组织、精准调度,加大对在建21项重点水利项目的跟踪协调和调度力度,全力推动重大水利工程有序复工达产。…
壮观!青海长江源区发现一处白垩纪地质景观
  人民网西宁6月23日电 (顾斐菲)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科考先遣队员张永一行进行综合科学考察时,在青藏公路日阿尺曲一带发现一条红色山脉,是青藏高原109国道沿线一处壮观的地质遗迹。该山脉由晚白垩纪钙质胶结的粉、细砂岩与古近纪紫红色、砖红色复成份砾岩所组成,呈近东西走向,两坡不对称,南陡北缓,地层剖面出露清楚。…
“小板凳”推动党代会精神落地生根在卡阳
  六月,西宁市湟中区卡阳村绿意浓浓,湟中区委党校卡阳分校内,干部群众围坐在小板凳上,传达学习着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一瓶矿泉水、一块西瓜,语言朴实、热火朝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