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玛沁:走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柯曲河、当曲河,滴水成溪,汇溪成河,一路奔涌,涵养“三江源头”,滋养着当洛大地。
在果洛州玛沁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玛沁县当洛乡党委、政府传承、弘扬“艰苦不吃苦、缺氧不缺精神”,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奋战在当洛,奉献在当洛,感召牧民群众爱护生态、发展生产,交出了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合格答卷。
坚守“当洛大地”,履行保护生态重大责任
当洛乡,气候寒冷,高寒缺氧,平均海拔4320米以上,这里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
“现在,乡上的环境好多了,一路走过来,路两边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过去,一刮风满大街都是垃圾,大家意见很大。”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当洛乡查雀干麻村牧民阿什杰说道。
如今,随着全域无垃圾工作的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居民环保意识大幅提升,加上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的进一步加深,全乡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增进思想共识,增强行动自觉,是推进环境整治工作的“源头活水”,当洛乡以生态管护员为抓手,领导干部、牧民群众,多方合力,扎实推行生态环境整治行动,乡容乡貌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形成人人爱干净、个个懂环保的思想自觉,切实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构建了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
当洛乡乡长孔令鹏说,我们要牢记、继承和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行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扎实做好黑土滩治理、退牧还草、生态公益性岗位补偿、生态移民补助等各项工作,实现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共赢”,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生态管护员既是环境整治的“主力军”,更是环境保护的“宣传员”,深入牧户家中,用大白话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主动占领环保理念宣传“新阵地”,引导广大群众正确理解、积极配合、从自身做起,“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环保理念同样也走进学校,走进了课堂,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定期深入学习开展“思政课”教育,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爱党、爱国、爱家园、爱环境”的理念。同时,在学校,举办各类手工制作大赛,废物回收制作的精美饰品、环保服装等物品琳琅满目,老师们更是通过丰富多彩的环保课程,将环保理念深植于孩子们内心。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组组长,我要带领格雅村生态环境保护组成员一起开展生态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改善,河道专项清理等工作。”格雅村生态环境保护组组长三保说:“我现在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收拾自己的个人卫生、自家的庭院卫生,积极践行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庭院整治。”
群众登台“当主角”,群防群治“起效果”
牧区环境的分散和群众习俗的复杂性,决定了牧区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不可能由少数人完成,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必须让群众“登舞台、当主角”,才能唱好这台全域无垃圾行动的“大戏”。
因此,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初始,当洛乡就充分认识到广大牧民群众在此项工程中的主体作用,通过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创建活动,大力引导群众改变观念,让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深入人心,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凸显神奇力量。
同时,以实现“全域无垃圾、当洛更美丽”为目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乡域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推动全域无垃圾治理前移,实现对各村、河道治理区域的全覆盖,确保环境整治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十化”党建乡村两级生态环境保护组成为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的“排头兵”。
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当洛乡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带来了一场群众观念的嬗变。随着环境卫生发生变化,当洛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道路更整洁了、环境更美了、群众脸上的笑容更多了、人们的幸福指数也更高了……让牧民群众从原始的草原利用者转变为草原保护者,端上了绿色碗,吃上了绿色饭,走出了一条生态、生产、生活联动融合发展之路,使绿色高原的梦想和美好愿望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阿什杰、孔令鹏、三保仅仅是几位代表。乡镇领导、生态管护员,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群众,在他们身上,无不散发着为人类保护绿水青山、造福当洛的高尚精神。
“满意”留驻心间,草原利用者转为生态管护者
德莫高于博爱民,而政莫高于博利人。
干部情牵群众福祉,群众收获了天蓝、水清、草绿的洁净江源,收获了生态、生产、生活的良性循环,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洛乡党委政府强化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推动牧民群众增收致富、转岗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促进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特别是通过设置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使牧民群众能够更多地享受改革红利,充分调动其参与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洛乡前林业站站长东本介绍说,当洛乡黑土滩严重,一年四季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生态管护员逐年增加,如今林管员、草管员、湿地管护员共计276名,基本上达到了户均一岗,成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祉,“满意”写在群众脸上,“满意”挂在百姓口头,“满意”更在人民心中、在人民的行动上。
多白是位小有名气的管护员。在当洛的角角落落都会见到他,他的出名,是因为他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强于任何一个人,他是当洛生态管护员中的楷模,牧民心中的家园“守护者”。
“作为一名生态管护员,我有责任守护好这片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让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都能有一个美好的环境。我从来不觉得这份工作枯燥,这是我的事业,守护生态是我的责任!”
“我是牧民群众的生态管护员,有身份,我要为党、为国家站岗放哨,守护好青山绿水,守护好伟大祖国的生态安全屏障。”
“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的家园,为家园的建设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享受到生态红利,无数个生态管护员,因为这个“身份”而深感自豪。无数个生态管护员,因为这个“身份”而深感自豪。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三江源头”,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通过每个人的努力,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生产生活和谐发展的生态之乡正在向我们走来。(来源:果洛州玛沁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