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青海生态环境向好 多种鸟类频来

叶文娟
2022年02月28日09:49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通讯员 王小炯 摄

每年9月中下旬到10月中下旬,是北半球候鸟南下越冬的时间,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附近会集结赤麻鸭、灰雁、绿头鸭、大天鹅等一大批候鸟纷纷在湿地保护区亮相。

2021年9月30日,一只具有“青海户籍”的黑鹳幼鸟,带着背负式卫星定位追踪器从该公园出发,野外放归历时75天,迁徙3067公里,成功回传位点1816个,平均每天迁徙40.9公里。途经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于2021年11月2日12时许,从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跨越国境线栖息于缅甸实皆省因金宾附近。

此次,通过对这一全国首只佩戴定位器的高原繁殖黑鹳进行卫星定位追踪,我省成功监测到鸟类迁徙路线,掌握了候鸟的迁徙时间、规律和动态情况,获得了鸟类迁徙路径的精准信息,也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青海黑鹳”纪录不凡

近年来,随着青海省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来越冬的候鸟种类越来越多。

这之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的故事还得从2021年说起:一对黑鹳父母来到青海省繁育了后代,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工作人员连续监测,于3月底全程记录到两只黑鹳开始产卵、孵化,至5月初成功孵化4只黑鹳幼鸟。“此时的幼鸟仍需要依靠亲鸟进行喂食,每次间隔3个小时,亲鸟轮流前往巢址进行喂食。8月29日,黑鹳幼鸟分别离巢,随亲鸟一同前往觅食地觅食。”会长王舰艇说。

去年9月18日,一只黑鹳幼鸟在飞行中误入村民院落,村民随即将它保护起来并及时联系当地林业部门,由平安区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连夜派专车将黑鹳安全送往救助中心进行饲养和救助。“这只黑鹳幼鸟恰恰是我们监测记录到的那4只之一。”王舰艇说。

“黑鹳选择在青藏高原繁殖,是青海省生态环境向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成效的直观见证。”采访中,亲历救助黑鹳的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蔡平感慨万千。

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卫星追踪技术等已广泛应用于鸟类迁徙研究中,而有关黑鹳卫星跟踪的研究至今尚无。

“为整合鸟类卫星追踪数据和种群基因组信息,建立迁徙系统,科研团队决定为黑鹳佩戴卫星定位追踪器。”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同作说。监测数据图上,这只黑鹳的迁徙路径、停留地点、飞行海拔高度、飞翔时间均被精准监测记录。这些对黑鹳的保护意义重大,也对其它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稀有鸟类常来“做客”

随着青海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来栖息的鸟类越来越多,一些鲜见的鸟不仅出现在自然保护区,还来到了人们生活的地方,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生动画面屡见不鲜。

2020年春天,观鸟爱好者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湿地首次拍到一对大红鹳。它们是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一种珍稀鸟类,也称火烈鸟,对栖息地要求极高,以前在化隆乃至海东地区鲜有监测拍摄记录。

同年4月,观鸟爱好者在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拍摄到有30多只黑鹳的种群。这是青海省自开展鸟类监测以来,监测到的黑鹳最大种群。

大麻鳽、雕鸮、白背矶鸫、角鸊鷉、黄鹡鸰、长耳鸮……近几年也在青海省频繁现身,从侧面反映出我省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

随着湿地、林地增多,青海省的鸟类生存环境不断改善。群众爱鸟、护鸟意识的提高,让人与鸟的相处更加和谐。以黑颈鹤为代表,目前在青海省常年或季节性生活的鸟类有近432种,占全国鸟类种类数量的36.4%。

“鸟的王国”更添新员

灰颈鹀、小滨鹬、草鹭……细心的人发现,这些年栖息于青海湖的“新成员”越来越多。

2021年,在迷人的仙女湾湿地,一只中等体型、头部青灰色、下体偏粉色的鸟,进入监测人员视野。现场初步判断它为雀形目、鹀科鸟类,通过后期反复对比,最终确定此鸟为灰颈鹀,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以前青海省没有分布和记录,为青海湖新记录鸟种。

监测人员在鸟岛区域例行巡查时,还在靠近湖岸的浅水滩发现一群约28只的小型滨鹬集群,通过长焦镜头详细辨认和观察,确定其中的21只为青脚滨鹬。

小滨鹬,于全球分布较广,在我国属于罕见迁徙过境鸟,仅见于浙江、河北,此次在青海湖是首次观测和记录,再次刷新“鸟的王国”鸟类名录。

随着青海湖整体生态环境改善,该地区鸟类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水鸟的种群结构也有了一些新变化,在原来以雁、鸭和鸥类水鸟为主体的基础上,涉禽和鸻类、鹬类水鸟的种类和种群数量、栖息地均呈现增长和扩大的态势,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地区,鸟类爱好者王小炯拍摄到了白背矶鸫、凤头鸊鷉、黄头鹡鸰、长耳鸮等鸟类。10年间,他共拍摄到400余种鸟类,其中不乏欧亚鸲、靴隼雕、乌雕等珍稀鸟类,记录了不少过境茫崖一带的候鸟。

青海处于我国3条主要候鸟迁徙路线中的西部迁徙路线重要区域,是鸟儿迁徙重要的休息、能量补给地之一。专家表示,鸟类依赖茂密的森林、湖泊、湿地和沼泽地,栖息地首选有足够的食物以及安静、安全、隐蔽的环境,选择在青海停留、安家,说明当地的生态环境优良。

当前,青海省已将64%的高原重要湿地生态系统、30.7%的森林纳入自然保护地管理,织牢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网。丰富的森林资源、湿地资源,以及对自然保护地的有效管理,为鸟类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栖息之所,吸引更多鸟儿到来。

(责编:杨玥、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