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双创发展战略 努力发挥育人职能
——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案例
一、工作背景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直属于青海省教育厅的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参与并服务于双创工作,实现多元化办学,致力于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
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工作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因:一是职业教育深入改革持续发展中,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长足发展。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盲点。传统中等专业学校推崇的职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仅限于“从业教育”,学校教学也只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而不是全面创造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则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开拓型、事业型,适应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需求的人才。三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依赖社会、学校、家长的心理,很少关心和面对自己的未来,社会适应性不强,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一种延伸,使学生的自身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四是基于创业服务和优化创业环境的社会需求,设立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将为广大创业者开辟一片“试验田”,并在引导广大创业者走合法、优质、高效的创业道路方面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创业孵化基地的组建和运行,开展创业教育和引导学生进入孵化基地创业,有助于营造和形成良好的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创业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创业就业能力,开辟新的就业渠道。
二、主要举措
“十三五”期间,学校立足国家双创战略,结合青海省和西宁市双创工作建设实际,加大创新创业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工作形式和手段,持续有效地开展了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一)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一是对学生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培训,让学生初步构建创业认知体系。通过就业形势分析、创业扶持政策解读、创业项目构思、创业成败案例解析等专题讲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创业能力,使学生初步养成生存意识和对创业的向往。二是引进先进模式和课程,搭建创业培训体系。学校引进国际劳工组织SYB培训模式和游戏实训模拟课程,筛选创业意识强并符合创业基本条件的学生进行SYB培训,通过共性、个性和后续支持服务三个阶段的培训使参训学生建立了坚定的创业信念,掌握了创办小企业必备的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成为了具有一定能力的潜在创业者。三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学校开展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讲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邀请创业有成的毕业生举办讲座,为学生创业提供借鉴;鼓励学生开展和参与校外的商业活动,既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渠道,也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的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的创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加创业体验、熟悉社会环境、学会社会交往。
(二)帮助受训人员解决创业难题,开展社会各类创业培训
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是省、市劳动就业部门认定的“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创业培训项目授权合作机构。多年来,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送培训下基层、下社区,采用国际劳工组织所推广的“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项目课程体系积极开展针对社会各类人员的创业培训工作。培训中,严格按照SIYB项目技术规范要求,采用U型小班制(每班25人)和理论授课、头脑风暴、案例分析、拓展训练、小组讨论、小组诊断、SIYB模拟企业游戏、经验交流等多种互动参与性教学形式,切实帮助参训者掌握创办小微企业的基本步骤和怎样构筑一个系统的企业管理体系等专业知识,破解创业者在实际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实战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搭建引企入校平台,建设创业孵化基地
经西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组建了“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孵化基地为入驻的初期创业者提供创业空间场地、创业指导、创业培训、政策及管理咨询、事务代理、融资服务、小额担保贷款办理和创业后续支持等“一条龙”的创业公共服务功能。在创业孵化基地运作和管理中,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投入资金进行孵化场地改造和配备配套服务设施,为创业企业提供适合孵化的物理空间和基本条件;根据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特点,投入专项资金打造电子商务基地;严把入驻项目关,为入驻创业企业提供事务代理服务;开展创业指导,帮助企业成长壮大;引进和开展融资服务,拓宽入驻企业融资渠道;协助入孵企业享受创业扶持政策;进行入孵企业定期进行考核;建立创业孵化资金,对种子期、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投资培育优质项目。
三、工作成效
(一)提高了学生素质,拓宽了就业渠道
“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为在校生举办了31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班,参与学生850名。通过多种创新创业教育手段,挖掘了学生潜能,有效提高了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创业与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养成了生存意识和对创业的向往。同时,通过为学生提供尝试商业实践机会,调动了学生的创业动机,提高了学生实际创业能力,使部分毕业生顺利走上创业道路,从而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2019年9月至12月,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开展的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由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叶生芳、王颖两位教师指导,沙正轩、张发祥、安启瀚三位在校学生开发组成“工笔画文化艺术传播室”创业项目经校内选拔赛、省级复赛后取得代表青海省参加全国总决赛资格,并最终在安徽省合肥市进行的共有代表各省份的80个创业项目参加的全国总决赛中获得第27名(三等奖)的好成绩。
(二)构建了创业培训工作服务平台,发挥了引领作用
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把“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作为目标,按照就业创业工作的总体要求,遵照培训项目技术规范和标准,不断改进完善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使创业培训规模逐步扩大。同时,构建了以培训为先导,以后续支持服务为扶持手段的创业促就业工作服务平台,为青海省的就业创业工作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2008年至2020年,学校共举办114期社会人员SIYB创业培训班,参训人员达到2800人。培训合格学员均可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并享受相关创业后续支持服务,每期培训班学员创业率均在10%以上,带动就业效果明显。
(三)孵化基地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带动了创业就业
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入驻的创业者全部为大中专毕业生。“十三五”期间,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共累计孵化企业49家,累计带动就业160人,社会效益显著。通过开展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丰富了学校的办学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引导有条件的学校毕业生进入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开辟了毕业生新的就业渠道;基地入孵企业成为了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学校空间场地资源,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是全省唯一一所建有规范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的中等职业学校。
四、工作启示
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职业技工院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抓手,创新创业教育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特殊使命。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力补充。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长足发展。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教育,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功能,扶持各类创业群体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今后,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工作力度,在开展好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针对社会各类人员广泛开展创业培训,并做好创业孵化基地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工作形式和手段,进一步丰富学校的办学职能,努力为青海省的双创工作作出应有贡献。(来源:青海省教育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