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传承好青海红色文化

2021年08月17日09:41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青海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各族人民创造崭新世界积淀下的丰富而珍贵的精神财富,是青海各族人民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地域特点的精神品格,是青海各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以青海红色文化研究院为平台,加强传承保护利用研究

  2020年底,青海民族大学成立了“青海红色文化研究院”,以红军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新青海精神为研究主题,旨在整理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青海大地涌现出的丰富多彩、内涵深刻的红色文化,勇担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历史使命,为我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首先,发挥和做强学校在党史研究特别是红军长征在班玛、西路军研究等方面的优势。系统研究班玛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挖掘整理班玛的红军长征文化资源。其次,学校组织“原子城精神当代价值”课题组走访“核工业二二一离退休人员管理局”的西宁杨家庄等管理处,采访了近60名建设者和经历者;原创的话剧《守望可可西里》入选2021年全国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是我省惟一入选的思政工作培育建设项目;创新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将课堂讲授等融会贯通,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青海红色文化为载体,强化思政课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导引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框架中,思政课有其特殊的战略性地位,是铸塑“德中之魂”的“灵魂课程”。近些年,受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产生了较为消极的影响,也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加强红色文化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意义重大。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内在的统一性和价值关系,其以独特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导引多方位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求。因此,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的、独特的教育资源,能针对性地使教育对象了解历史真相,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政课需要借助红色文化的力量和手段实现自身的横向传播和完成代际传承。首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夯实理想信念的根基。秉持传道者要先信道的理念,让教育者可以从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讲授与体验并重的原则出发,将崇高的理想信念、厚重的先进文化、丰富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融入教育教学中,使历史转化为课程、史料转化为教材、现场转化为课堂,有效实现知、信、行相统一。其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和创新教育载体与方式,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青海红色文化资源多样的载体特征不仅可以坚持和完善课堂讲授式教学,而且可以将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突出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把“看、思、悟、行”融为一体,构建寓教于思、寓教于悟、寓教于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三、以传承红色文化为契机,充分畅通合作的对接通道

  我省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但在教育教学中利用率不高,同时,高校的整理保护研究也没有很好成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助推器。故而,构建起校地合作、校馆合作和校校合作的对接通道,实现深度合作,建立起通畅的对接机制,才能及时、高效、精准地将红色文化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从校地合作来看,学校和地方政府携手相通,鼎力合作,搭建红色文化保护开发利用对接平台,确保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有效实现。从校馆合作来看,要最大限度发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教育功效,各地各类红色文化纪念馆及实体展示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应与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对接机制,将馆藏的静态历史资源转变为鲜活的现实教学资源。从校校合作来看,高校教学机构与地方党校应加强合作。红色文化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各地市州党校都有所在辖区专属的红色文化资源,要打通高校教师与党校干部培养培训工作通道,做到资源共享、成果共用、师资共育。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充分挖掘、提炼和传播红色文化资源,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好、传播好红色故事,使昨天积累的精神财富成为明天奋斗的精神动力。我们要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整合研究资源,加强团队建设,优化产出结构,创新科研成果,为助推“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提供精神支撑。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陈明菊、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