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本网专稿

聆听“两弹一星”故事 溯源“两弹一星”谱系

2021年07月15日15:30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海北7月15日电 (刘沛然)为与“两弹一星”事业亲历者面对面,聆听‘两弹一星’故事,感悟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由青海师范大学、“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两弹一星”精神·百年精神谱系边会14日在青海省海北州“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举行。

边会上,来自国内高校博士师生、“两弹一星”精神历史研究会推荐的青年人才代表、省内外其他参会专家人才代表、青海师范大学师生共同追忆“两弹一星”激情岁月,讨论“两弹一星”精神历史地位,交流“两弹一星”时代价值。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生的共和国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两弹一星”的研制者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锻造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它是爱国主义的铮铮誓言,是集体主义的无私承担,是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科学精神的无为彰显,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现在想想当时,还是很感动的。”曾任两弹元勋任新民的秘书谭邦治回忆说,在为“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高校而言,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真正做到以精神的力量感化人、带动人、引领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青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存宁说,在高校师生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对于凝聚共识,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责编:刘沛然、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