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咱西安的这些围栏既经济美观,又规范安全。”指着高新区科技七路背街小巷改造项目的围挡,西安市民徐海东对记者说,“以前的围挡都是封闭的,大家看不到里面的施工进展,心里既期待又着急。这下通透了,可以看清里面每天的变化了。”
在城市建设中,施工围挡占用道路资源,造成交通拥堵,给车辆和群众带来诸多不便;一些围挡长期“围而不建”,有的围挡设置不规范、作业不标准、管理不科学,影响城市形象。为此,西安探索建设“透明工地”,将施工围挡变为围栏,接受社会监督,减少交通干扰,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西安交通部门制定督导考核工作要点,住建部门出台围栏设置工作标准,城管部门印发围栏试点工作方案,各区、开发区全力打造高透视化、规范化建设工地。有的连续设置为栅栏式围栏;有的全部装上了穿孔透明围栏;有的围挡上半部分采用镂空铁网,配合使用凸面镜,消除了围挡拐角处视野盲区……不同材质和搭配发挥出不同作用,有的在围栏顶端设置智能降尘系统,有效保护城市环境;有的在十字路口设置全透视围栏,并安装警示带和警示灯,确保夜间交通安全,达到安全、经济、实用的效果。
据悉,西安目前已对1136处围挡进行透明化整治,拆除不规范围挡50.39公里,更换透明围栏209.5公里,计划全市主城区90%的工程在上半年完成整治,新开工地100%使用透明围栏。“西安用透明化、网格化、栅栏化的‘橱窗式’围栏,严管建设工地脏、乱、差,实现监督有力量,疏管必问责,懒政须惩治。”西安市交通运输局综合交通处处长朱峥艳说。
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自…【详细】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详细】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 8月27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关部门获悉,柴达木盆地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格尔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是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