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薯9号 从青海走向全国 农机沿着地垄缓慢驶过之际,个大饱满的马铃薯破土而出,村民们紧随其后捡拾装袋……10月份以来,青海各地的马铃薯相继成熟丰收,从东向西,由南及北,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农民们挖马铃薯的场景,高原“丰”景独好。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在湟源县寺寨乡建有产学研结合、设施完善的马铃薯高山试验站,图为实验田里的马铃薯丰收。…
青海海西:冬日高原美如画 近日,摄影爱好者来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香加乡,航拍香日德河。镜头之下,香日德河河床宽大,水量充沛,因夹带大量红色泥沙,使得河水变成了混浊的红色,当地群众取名叫“乌兰乌苏”,意为红色的河水。…
青海探索碳纤维新发展 人民网西宁11月12日电 (马可欣)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
青海通报六起生态环境督察执法典型案例 人民网西宁11月11日电 (记者张莉萍)11月11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通报六起生态环境督察执法典型案例,具体案例如下: 典型案例一、运用非现场监管方式发现查处茫崖某钾肥公司违反环评制度案 【案情简介】 2022年初,青海省生态环境重点区域遥感监测现海西州茫崖市某地(距青海省会西宁约1300公里处)存在1处规模扩大的人工水体,经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调查,遥感发现问题点位为青海某钾肥有限公司茫崖尕斯库勒湖钾盐矿,该公司在原有盐田规模基础上,在未履行环评审批手续的情况下,自2017年起陆续新建24块盐田及简易道路、电力设施、采输卤渠等配套设施,属于未批先建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持续至2021年底。 【查处情况】 该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第二款“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之规定。…
青海省率先出台黄河专项省级资金管理办法 人民网西宁11月11日电 (记者张莉萍)日前,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印发《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省级资金管理办法》),据了解,青海省是沿黄九省区率先出台黄河专项省级资金管理办法的省份。 《省级资金管理办法》共五章26条,对各级发改、财政部门以及项目实施单位,在资金使用、管理、分配、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权利责任进行了明确。…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获新进展 人民网西宁11月11日电 (马可欣)根据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消息,项目“气候变化和放牧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围绕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碳库大小及其主要驱动力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和放牧背景下高寒草甸土壤碳源/汇转换关键过程及其机制等气候变化生态学前沿科学问题,自 2013 年开始,依托增温和放牧试验平台、增温幅度和降水变化耦合试验平台和室内培养试验,利用长期野外监测、分子生物学和同位素技术以及模型模拟等先进技术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项目定量评估了古气候对青藏高原土壤碳库的变化的驱动作用及其机制;阐明了气候变化和适度放牧背景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仍然是碳汇而不是碳源的关键过程;揭示了冻土冻融交替与生态系统呼吸解耦合关系、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以及背景温度变化对高寒草甸群落生产力及其稳定性对增温和放牧的响应方向的调控作用等关键机制。…
从草原走向世界 青海这座业余体校不业余 初冬的海北,金银滩草原上牧草泛黄,淡淡的云朵中太阳若隐若现,远处的山尖被白雪覆盖。走进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孩子们正在操场上进行体能训练。…
讲好盐湖故事 礼赞科学家精神 人民网西宁11月10日电 (况玉)为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青海盐湖知识,丰富校园科技教育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11月10日,西宁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教育局联合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在西宁市第七中学文博校区开展盐湖科普进校园活动,500余名师生参与活动。 科普讲座。…
青藏铁路西格段已开通20次计次票业务 人民网西宁11月10日电 (记者杨启红)记者从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为方便旅客出行,青藏集团公司决定自2023年11月10日起,开通青藏铁路西格段20次计次票。用户购买后,可通过席位预约和直接刷证两种使用方式,在90天有效期内,乘坐20次在青藏铁路西格段开行的、购买产品时指定发到站和指定席别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