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精神坐标闪耀青海湖北岸

丁玉梅 魏雅琪 祁晓芳
2025年07月12日09:54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实地参观原子城纪念馆。

在门源县大沟脑村围绕“十有工程”、移风易俗等情况开展集体采访。

海晏县克土治沙示范区实地参观。青海日报记者 魏雅琪 摄

盛夏,青海湖的风吹过金银滩草原,拂过原子城纪念馆前的国旗。7月9日至10日,2025年“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来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在这片孕育了“两弹一星”精神的热土上,探寻新时代的文明脉动。

原子城纪念馆内,一段段旧影像传出那段攻坚克难的激情岁月,影像声音不大,却在馆内烙下长久的回声。海北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石生莲向记者们介绍道:“这里封存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两弹一星’精神早已成为海北发展的精神基石。”

“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们的工作主要围绕收藏展示、研究开发、宣传教育三大功能展开,目前我们征集实物3000余件(套),鉴定为革命文物的120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55件(套)。”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副馆长杜文林指着展柜里锈蚀的工具说:“这里的每件展品都是活教材,要让年轻人懂得什么是家国担当。”

这份精神力量,正在高原小村落地生根。在海晏县青海湖乡达玉五谷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墙上,张贴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村里的幸福食堂内,老人们正吃着西瓜,享受夏日的悠闲时光。

近年来,海北州围绕‘十有’工程建设任务,以党建为引领,聚焦老年人就餐实际困难,在提升助餐服务质量、探索助餐服务模式、强化助餐服务保障等方面,以普惠性、多样化为发展路径,因地制宜打造老年人“幸福食堂”,让农牧区老年人日常就餐省心、安心、放心、开心。

转向海晏县克土治沙点,眼前的绿意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连片的沙丘。常年在这里工作的海盐县草原站站长石德荣,轻抚樟子松枝叶感慨道:“我在这干了二十年,当年栽下的小树苗,现在都成林子了。”管护员华什才接话道:“十四年了,我天天在这片林子里转,看着沙退了、草绿了。值!”

在门源回族自治县,不久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的门源百里花海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明打开蜂箱展示:“我们从保护蜜蜂、维护生物多样性出发开展事业,公司蜂产品成功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同时积极发挥企业爱心,践行助残责任。”

来到阴田乡大沟脑村时,八名学生正接过崭新的行李箱。“村里给每个考上大学的孩子都备了礼物。”村党支部书记朱发山边说边带记者们看广场上的村规民约“村里通过红白理事会,提倡文明婚嫁丧事简办,效果非常好。这两天我们正提倡丧宴的十二道菜减到四道,等会准备入户宣讲这事呢!”

最后一站是位于门源县仙米乡桥滩村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副馆长康维发指着互动展区介绍:“科普馆是个‘微型’祁连山,在馆内能看见山能看见动物也能看见种子,开馆两年来通过生态研学共接待近11万人。”

馆内来自桥滩村的讲解员董桂玲,忙着整理讲解材料,大学毕业后她回到村里成为科普馆的讲解员,谈及自己的这份工作,她爽朗一笑:“以前觉得家乡偏僻,现在每天向游客介绍家乡的山水,特别自豪。”

夕阳给金银滩草原镀上金边。从原子城的无声丰碑,到达玉五谷村的幸福食堂;从克土沙地里的防护林,到大沟脑村简办的宴席;海北各族群众把精神传承写进了生活点滴。当董桂玲在仙米林间的讲解声随风飘远,这片土地正用最朴实的方式证明:扎根大地的精神坐标,终将孕育出枝繁叶茂的文明之树。

(责编:张莉萍、甘海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2025环青赛第四赛段爱沙尼亚车手夺冠
  人民网祁连7月9日电 (马可欣、况玉)7月9日,2025“中国工商银行杯”第二十四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四赛段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鸣枪开赛,经过激烈角逐后,在海北州祁连县决出胜负。 最终,来自爱沙尼亚快客车队的拉亚斯·马丁在终点冲刺大战中夺得赛段冠军,李宁之星车队的谢尔比·亚历山大获得赛段第二名,意大利巴迪亚尼车队的扎农塞洛·恩洛科获得赛段第三名。…
行进中国|指间生金 艺泽热贡
  润笔、试色、落笔……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桑杰唐卡画院,唐卡画师们屏气凝神、思量运笔,笔尖轻触画布,无声无息间,花瓣、牧草、祥云初具模样。画师们皆沉浸于自己的天地,手腕的每一次提按,指尖的每一次微旋,都是岁月与心血的沉淀。…
青海:对农民工欠薪等案件实行“快立、快审、快结”
  人民网西宁7月8日电 (记者杨启红)记者从青海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以来,青海省人社系统积极融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格局,在省委政法委的统筹指导下,根据劳动纠纷案件数量和实际工作需要,因地制宜通过常驻、轮驻等多种方式入驻综治中心开展劳动纠纷调处工作。2025年上半年,全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立案受理争议案件数量较2024年同期下降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