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人民观点) 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既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又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既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青海生态之窗”大屏幕上的视频镜头缓缓拉近,便可以对藏羚羊栖息地的生态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于2016年起建设的“青海生态之窗”远程网络视频观测系统,不仅实现了对三江源等五大生态板块的监测全覆盖,还不断完善与其他部门之间、系统内外的共建共享机制,给生态保护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
“千湖之县”美景再现 河流纵横,湖泊密集,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留给人的第一印象。黄河源园区地处三江源腹地,是中华母亲河黄河的源头区,在这片神奇广袤的土地上,雄浑粗犷的高原原始地貌、高耸冷峻的冰川雪山、广袤无垠的高寒草甸草原、大种群分布的高原特有野生动物等,充分展现着完整的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
全球大气本底与青藏高原大数据应用中心科创平台成立 8月8日,由青海省气象局、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共同主办的全球大气本底与青藏高原大数据应用中心科创平台成立大会暨青藏高原碳与气候变化监测联盟发起仪式在西宁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主任张小曳作了应对气候变化专题报告,来自全国相关行业、科研院所、高校及省内相关厅局的90多名专家和负责同志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
人民日报看青海|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本报西宁8月7日电 (记者贾丰丰)日前,记者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获悉:随着远程观测点位和5G基站在长江源流域当曲、黄河源流域约古宗列曲和澜沧江源流域扎西齐哇的成功架设,三江源源头重要地区告别“通信盲区”。目前,以观测站点为中心,这些源头地区实现周边5公里的5G网络覆盖。…
一体监测集纳山情湖况 祁连山风光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湟鱼洄游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青海湖鸬鹚岛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狲、狐过招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祁连山雪豹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青海湖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5只雪豹同框、5只荒漠猫同框、5只猞猁同框、6只兔狲同框,珍贵画面; 青海湖指示性物种水鸟统计总量约60余万只、达到2007年监测以来的最大值; …… 近年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青海湖流域深入推进“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通过加强人工调查和科技监测,提升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能力,全方位掌握物种多样性“家底”,聚合多方力量集纳丰富的动植物分布最新动态,为加强科学研究,构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数据支撑。 集山情 盛夏,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寺沟管护站所在地——东海大峡谷,马兰花、紫杜鹃花盛开,放眼望去,一片紫色的海洋。…
《青海省包虫病防治条例》今年9月1日起施行 7月28日,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青海省包虫病防治条例》,条例共二十五条,对本省行政区域内包虫病的预防、控制、救治及其监督管理活动作出了明确规定。 条例指出,包虫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源头管控、宣传教育、综合治理、因人施治的原则,实行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行走国家公园|澜沧江源黑土滩重披绿装 自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澜沧江源园区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遵循生态保护内在规律,统筹实施黑土滩治理203.78万亩。 “澜沧江源园区黑土滩治理我们选用的是适宜杂多地区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青海冷地早熟禾、同德短芒披碱草等本土草种。…
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8月中旬在青海西宁举办 将发布首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 人民网西宁8月1日电 (记者张莉萍)7月31日,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当日召开的国家林草局2023年度第三季度例行发布会公布,主题为“国家公园——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的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将于8月19日在青海西宁举办。 届时,论坛现场将发布首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国家公园感知平台”成果、《国家公园监测管理办法》《国家公园监测指南》《国家公园》首刊,全面展示第一批国家公园由试点转向建设新阶段取得成效,也向全世界昭示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识,为全球生态保护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