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从“一滩之治”向“生态全治”转变 塔拉滩上兴起的“光伏海”。青海报记者 洪玉杰 摄 塔拉滩,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以西,一大片风蚀丘陵状的地貌,平均海拔2920米,日照时长达8小时,因严重缺水,干旱,荒凉,是这里的代名词。…
深学细悟 实干笃行 国家公园名片愈加亮丽 八月仲夏,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万物并秀、绿意盈盈。从首个试点、首批设园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再到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蹄疾步稳,青海正在加快打造具有高原特色和国家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人民日报看青海|全球大气本底与青藏高原大数据应用中心科创平台成立 本报西宁8月9日电 (记者贾丰丰)日前,由青海省气象局、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共同主办的全球大气本底与青藏高原大数据应用中心科创平台成立大会暨青藏高原碳与气候变化监测联盟发起仪式在西宁举行。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的地区,是我国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启动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放大器”。…
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人民观点) 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既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又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既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青海生态之窗”大屏幕上的视频镜头缓缓拉近,便可以对藏羚羊栖息地的生态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于2016年起建设的“青海生态之窗”远程网络视频观测系统,不仅实现了对三江源等五大生态板块的监测全覆盖,还不断完善与其他部门之间、系统内外的共建共享机制,给生态保护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
“千湖之县”美景再现 河流纵横,湖泊密集,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留给人的第一印象。黄河源园区地处三江源腹地,是中华母亲河黄河的源头区,在这片神奇广袤的土地上,雄浑粗犷的高原原始地貌、高耸冷峻的冰川雪山、广袤无垠的高寒草甸草原、大种群分布的高原特有野生动物等,充分展现着完整的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
全球大气本底与青藏高原大数据应用中心科创平台成立 8月8日,由青海省气象局、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共同主办的全球大气本底与青藏高原大数据应用中心科创平台成立大会暨青藏高原碳与气候变化监测联盟发起仪式在西宁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主任张小曳作了应对气候变化专题报告,来自全国相关行业、科研院所、高校及省内相关厅局的90多名专家和负责同志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
人民日报看青海|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本报西宁8月7日电 (记者贾丰丰)日前,记者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获悉:随着远程观测点位和5G基站在长江源流域当曲、黄河源流域约古宗列曲和澜沧江源流域扎西齐哇的成功架设,三江源源头重要地区告别“通信盲区”。目前,以观测站点为中心,这些源头地区实现周边5公里的5G网络覆盖。…
一体监测集纳山情湖况 祁连山风光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湟鱼洄游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青海湖鸬鹚岛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狲、狐过招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祁连山雪豹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青海湖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5只雪豹同框、5只荒漠猫同框、5只猞猁同框、6只兔狲同框,珍贵画面; 青海湖指示性物种水鸟统计总量约60余万只、达到2007年监测以来的最大值; …… 近年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青海湖流域深入推进“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通过加强人工调查和科技监测,提升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能力,全方位掌握物种多样性“家底”,聚合多方力量集纳丰富的动植物分布最新动态,为加强科学研究,构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数据支撑。 集山情 盛夏,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寺沟管护站所在地——东海大峡谷,马兰花、紫杜鹃花盛开,放眼望去,一片紫色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