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高地”建设“四地”贡献科技创新力量 8月28日下午,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赴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立足青海大地,登攀科技高峰,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贡献科技创新力量。 陈刚来到青海盐湖所,走进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盐湖资源化学实验室、盐湖化学分析测试中心、科技成果展览室,饶有兴致地与科研人员探讨交流,了解盐湖资源开发利用成果和青海盐湖产业的比较优势,指出,青海盐湖所因青海而生、为盐湖而设,对国家经济建设、盐湖科技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要针对市场前景和产业发展安全需要,积极探索前沿科学技术,把握未来发展机遇,做好技术储备和数据积累,为建设“盐湖资源绿色高值利用重点实验室”打下坚实基础。…
“医”心为民办实事切实提高群众健康获得感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各单位立足业务工作实际,聚焦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担当实干,综合施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切实提高群众健康获得感。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围绕精神卫生工作中心任务,持续开展“白衣天使进乡村 问诊送药暖民心”“减压聚力 赋能前行”“主题教育落实处 上门随访践初心”“呵护心理健康 坚定理想信念”“学思想 重实践 关注服刑人员精神健康”等为民办实事活动,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全球大气本底与青藏高原大数据应用中心科创平台成立 8月8日,由青海省气象局、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共同主办的全球大气本底与青藏高原大数据应用中心科创平台成立大会暨青藏高原碳与气候变化监测联盟发起仪式在西宁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主任张小曳作了应对气候变化专题报告,来自全国相关行业、科研院所、高校及省内相关厅局的90多名专家和负责同志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
苏青两省签订新时代文学协作框架协议 为落实推进青海、江苏两省新时代文学结对帮扶协作发展,不断深化省际间文学交流,拓展合作领域,形成“苏青牵手、文学结对”的良好格局,8月8日,江苏省作协与青海文联(作协)本着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就推进两地文学深度交流合作签署框架协议。双方将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共建文学品牌、策划实施“长江寻源 文学暖青”(暂名)主题文学项目,并实施期刊战略合作。…
西宁:奔赴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自动化控制硼酸生产线。青海日报记者 陆广涛 摄 古城西宁的科技创新,离我们远吗? “菜篮子”里胡萝卜的“争奇斗艳”,是“宁红”系列特色蔬菜种质资源的科技成果;餐桌上“五花八门”的美味佳肴背后,是青杂12号、青杂15号油菜入选全国粮油生产主导品种,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收获技术取得新突破;为了将高原的光变成清洁的电,西宁引进消化吸收高纯电子级多晶硅核心生产技术等…… 在青藏高原推进科技创新,难吗? 基础薄弱,资金不足,人才结构不够优化……摆在西宁科技工作者面前的困难每一项都不容小觑,但他们依然在弄潮前行。…
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优秀团队、服务标兵名单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中央宣传部近日下发通知,公布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优秀团队、服务标兵名单。2022年,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紧密结合实际,精心安排部署,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三下乡”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扎根农村基层、服务群众需求的先进典型。…
青海省包虫病防治条例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控制包虫病的发生及传播,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推进健康青海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包虫病的预防、控制、救治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青海大学斩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一等奖 8月7日,记者从青海大学了解到,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全国总决赛中,青海大学代表队参赛项目《不再“幽”虑——幽门螺旋杆菌多重抗原分型检测试剂盒》经过多轮答辩,荣获全国一等奖,《包虫病多元化防治体系》荣获全国三等奖。 据了解,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拓宽科学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生命科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兴海县2023赛宗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幕 8月6日上午,作为海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兴海县2023赛宗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幕。 兴海,取“振兴青海”之意,地处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核心区,境内高山峻岭,草原广袤,黄河劈山开道越境而过,区位优越,生态地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