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 系在心上的“中國結”

當春節成為全世界共同珍視的文化遺產,人類的文化寶庫中又增添了一顆美麗而璀璨的“明珠”。但對於我們,“過年”,依然是一年一度的“熱鬧”、是那個吃著美食講吉利話的“時辰”,是一項項“講究”漸次展開的過程。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當紅艷艷的對聯、福字,貼上門楣﹔當紅彤彤的燈籠,點染夜色﹔當孩子穿上嶄新的花襖、大人們准備好壓歲的紅包……“過年”便從內心的期盼變成紅紅火火的日子、實實在在的生活。每一次過年,都意味著邁過了一道時間的門檻,每一個春節,都是一次充滿希望的開啟。在這個時刻,累積了一年的年味得以釋放,無論是餃子、年糕,還是年畫、窗花,或者舞龍舞獅、秧歌高蹺,都成為承載著豐收、團圓、吉祥等美好寓意的符碼。千百年來,億萬人的情感與厚重的歷史融匯聚合,構成了傳統節日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一項項流傳至今的節日習俗,傳承著中華文明的火種,守護著我們的民族記憶。雖然,時代向前,社會發展,讓過年的表達方式更加豐富更有創意,但節日的“內核”不變,心中的年味依舊。
春節,我們的節日,是每一位中國人的生活實踐,是心目中“現實版”的幸福生活。於是,在不問苦累的回家路上,在其樂融融的守歲夜話裡,在走親訪友的拜年聲中……一代一代的我們在文化傳統的承接中領悟著生活的真諦。我們的“過年”,讓無垠的時間裡豐盈了閃亮的期許,而一張張笑臉,一幅幅闔家歡聚、萬家燈火的畫面,正是我們所期待的國泰民安的最好釋義。尋常的煙火氣,濃濃的家國情,迎春納福的時刻,春節用歡聲笑語帶來啟迪,人世間的純真與美好就藏在平凡的生活細節中。
春節,是系在中國人心上的“中國結”,凝結著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和生活的思考,體現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睦相處的價值理念。它講述著迷人的中國故事,見証著歷史的恢宏,涵養著豐饒的文化意蘊。申遺的成功,不僅讓春節文化跨越國界、穿越時空,再一次具象而生動地展現出中華文明的感召力,而且為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搭建了一個歡樂的平台。
春天,預示著新的希望。春節,就像一位傳遞春之聲的美麗使者,敲響吉祥的鼓點,播撒著福澤綿長,帶我們走進更加美好的新一年。
過年好,年年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