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搬遷新村年味濃 電力護航暖民心
春節將至,青海高原寒意濃濃,但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的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集中安置點卻是一派暖意融融的景象。受災群眾從臨時安置點的活動板房中搬出,滿懷喜悅地入住固定安置點的新居。辦年貨、耍社火、炸油饃、貼春聯,震后搬遷新村的年味越來越濃。
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省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造成海東市民和、化隆、循化3縣42個鄉鎮35899戶161234人受災。地震發生后,海東市投資1.79億元,全面完成受災村庄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全力讓地震災害避讓搬遷、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和農房維修加固的群眾遷入新房子,過上好日子。
“馬上就過年了,保障安置點供電可靠和用電安全是咱們工作的重中之重。”1月22日,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中川鄉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集中安置點金田草灘新村的黨群服務中心,國家電網青海電力三江源(海東民和)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尤索夫正忙著給12名黨員服務隊員安排用電檢查任務。隨后,這些隊員分成4組,攜帶工器具,上門為搬遷入住群眾提供用電服務。
2024年10月20日,國網海東供電公司員工在民和縣官亭鎮河沿村災后重建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架設配電線路。李永鵬攝
“箱變進線電纜頭溫度檢測值正常,無發熱現象,設備運行良好。”尤索夫帶領的黨員服務小分隊在檢查完安置點的箱式變壓器和配電線路后,又馬不停蹄地趕往安置點住戶楊福德的新家。此時,楊福德正忙碌著布置為新居添置的新電器。詳細了解新家對電視、冰箱、洗衣機、電暖器等電器的放置位置后,尤索夫和同事們迅速行動,排查房中電路情況、安裝大功率插座,將新家電逐個擺放到位后又開始調試電器。
國家電網青海電力三江源(海東民和)共產黨員服務隊在金田草灘新村為群眾安裝新電視機。李永鵬攝
看著大家忙碌的身影,楊福德的臉上挂滿了笑容。“看到你們,我心裡就踏實。黨的政策好,讓我們走出了災難的坑,掉進了‘福窩窩’!”楊福德端出一盤熱氣騰騰的炕鍋洋芋,招呼大家坐下品嘗美食,又滿意地打量新家陳設,“地震發生后,我家房子受損嚴重,在安置板房裡過渡了一年,總算搬進新房子了。柏油馬路通到家門口,上學就醫也近得很,今年我們要在新家裡過個團圓年!”
在金田草灘新村安置點住戶楊昌友的家裡,楊昌友和老伴、兒子三人正在廚房炸年饃。隻見電磁爐上的鍋中菜籽油沸騰,柔軟雪白的麻花慢慢定型、色澤漸漸金黃,香味彌漫在整個院子中。明亮寬敞的客廳放著幾大盆油饃,有馓子、麻花、油餅等,新居充斥著濃濃的煙火氣。
國家電網青海電力三江源(海東民和)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鮑呈潤帶領另一組同事來到楊昌友家排查用電隱患,發現存在一個插板帶動很多電器的情況。“老人家,這個插板上連的電器太多了,很容易超負荷運行引起故障,可千萬不能同時使用。廚房插座也留得少了,我們再給您多安上兩個,以后使著方便咧!”鮑呈潤仔細向楊昌友叮囑安全用電事項。
國家電網青海電力三江源(海東民和)共產黨員服務隊在金田草灘新村為群眾檢查全電廚房用電隱患。李永鵬攝
現年63歲的楊昌友新居申請的是120平方米房屋,政府免費提供80平方米,超出的40平方米自己補貼了70000元。“地震后家沒了,余震不斷,我很害怕,不知道以后該咋辦。”時隔一年,回憶當時的場景,他仍心有余悸,“從帳篷到板房,現在住上了新房子,用上了沖水馬桶、淨水器、熱水器……”楊昌友坐在寬敞明亮的客廳裡,陽光透過窗戶洒進屋子,照得他的臉頰亮堂堂的。
據國網海東供電公司總經理李炳勝介紹,2024年11月10日,海東市30個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全面完成通電,實現了“群眾搬遷到哪裡,電就通到哪裡。”的目標。工程投資3034.87萬元,新建10千伏及以下線路35.62千米,加裝變壓器26台,惠及群眾1255戶,各安置點戶均配變容量達到5.74千伏安、高於國家指標160.91%。
為了讓搬遷戶更好用電,國網海東供電公司協同鄉鎮、村委核實安置區房屋住戶信息,為安置點客戶集體立戶報裝,方便安置點客戶“即住、即用電”。同時,在金田草灘、趙木川等大規模集中安置點內政府設立的黨群服務中心持續駐點辦公,第一時間響應群眾需求,處理安置點辦電、用電訴求。
在金田新村黨群服務中心電力網格化服務示范點,台區經理解決群眾用電訴求。李永鵬攝
在這個寒冷的冬日,“滿格電”不僅溫暖了村民們的新居,更溫暖了他們的心。這是一次電力與民生的深度融合,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美好生活承諾的又一次兌現。(楊啟紅 李永鵬 祁凱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