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原創稿件

大通縣首批金耳菌種進入採摘期

2024年09月12日11:32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近日,在大通縣青林鄉中庄村種植的首批金耳菌成熟進入了採摘期。

走進大通縣國粹中藏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溫室大棚,一個個乳白色的菌包上,“黃金疙瘩”如花綻放,淡淡菌香扑鼻而來,工人們正忙著採摘成熟的金耳。

大通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首批金耳菌種喜豐收。大通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金耳,別名“黃金銀耳”,又稱菌種“燕窩”,是一種珍稀的食用菌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膠原蛋白、脂肪和微量元素,可化痰、止咳、調氣等功效,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據了解,為促進產業發展,在大通縣青林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通縣國粹中藏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從福建、雲南引進金耳菌種進行試種。經過精心管護,目前,首批12000個菌棒長勢良好,現已進入採摘期,每棒可收金耳6至7兩,且品質優良。

金耳相較一般菌類不僅具有周期短、產量高等優勢,還自帶“生態綠色”農產品的標簽,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市場前景廣闊。

採摘金耳菌種。大通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採摘金耳菌種。大通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現在這個市場前景也非常廣,咱們試種成功之后,像重慶、成都好多客商已經跟我們聯系訂貨的事兒。價格已經目前就達到五六十,也還在商談之中。下一個目標就是帶動村民,自主研發菌包,然后把這個菌包推廣給全部村民(種植),我們進行回收替他們管,大家共同致富。”大通縣國粹中藏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沈玉山說道。

產業興旺,致富有望。本次大通縣金耳的試種成功,不僅豐富了該縣特色農產品種類,培育了農業產業新的增長點,還可以帶動周邊的種植戶產業化種植,為農民帶來一條新的致富路,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

“下一步,青林鄉黨委、政府將加大產業發展扶持力度,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促進鄉村振興。”大通縣青林鄉人民政府農業農村辦主任索南東智說。(大通縣委宣傳部 楊彩霞、郭萬財)

(責編:陳明菊、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第二屆沿黃九省(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標准化大會在西寧舉行
  人民網西寧9月10日電 (記者張莉萍)9月10日,第二屆沿黃九省(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標准化大會在西寧市舉行。來自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九省(區)市場監管部門代表50人參加會議。…
川青鐵路尖扎黃河特大橋預計明年7月合龍
  近日,在位於青海省海東市和黃南藏族自治州交界處的黃河之上,川青鐵路重點建設項目——尖扎黃河特大橋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尖扎黃河特大橋位於海東市化隆縣牙曲灘村和尖扎縣昂拉鄉牙那東村交界處,是我國第一座跨越黃河的雙線鐵路鋼桁拱橋,採用連續鋼桁拱結構,主跨366m,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鐵路連續鋼桁拱橋,亦是黃河上跨度最大的鐵路鋼橋。…
數據躍動河湟大地 增了活力添了潛力
  “綠電”涌動數據中心之中,數字躍動高清大屏之上,日均耗電7.93萬千瓦時(度)(2024年8月),用電來源為水電、風電、光電,位於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的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展廳用電、機房耗電……每一度電都可溯源且都是“綠電”,這裡也是全國首個100%清潔能源可溯源的零碳大數據中心。 相隔不到兩公裡,中國移動青海高原大數據中心內,數以萬計的數據正在加速“跑動”,這裡是青海省唯一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新型數據中心典型案例名單》的數據中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