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載風雨兼程 成績單凝心聚力
青海果洛:近15.48萬人吃上了“生態飯”

人民網西寧7月16日電 (記者楊啟紅)“黨的十八大以來,果洛州累計完成投資35億元的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一期、二期工程,項目區草原植被蓋度平均提高了14個百分點,植被覆蓋率達到60.62%﹔森林覆蓋率達到13.4%﹔黃河出境斷面水質始終保持在Ⅰ類,近15.48萬人享受到生態性補償,吃上了‘生態飯’。”果洛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新聞發布會上,州長葉萬彬介紹了果洛州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傾力打造生態文明高地的舉措和成效。
果洛州全境地處三江源核心地區,生態地位極端重要,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我國乃至全球維持氣候穩定的“生態源”和“氣候源”。
青海果洛境內的黃河水系。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近年來,果洛州先后制定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果洛州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規劃,果洛州州直機關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果洛州關於全面推行林草長制、河湖長制的實施意見等指導性、法規性文件,不斷完善果洛州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四梁八柱”。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制度改革,積極探索構建“生態管護、基層黨建、精准脫貧、維護穩定、民族團結、精神文明”六位一體的生態管護模式,認真落實66.6億林補草補資金,全州10717名牧民放下牧鞭、吃上“生態飯”。
同時,果洛州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累計投資35.3億元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生態修復治理、重度退化草原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全州治理黑土灘(坡)及退化草地改良490萬畝、林草有害生物防控4072萬畝、濕地保護176.5萬畝、沙漠化土地防治5.69萬畝。扎陵湖、鄂陵湖湖泊面積分別增大74.6平方公裡和117.4平方公裡,全州濕地面積增加104平方公裡。黃河源頭的瑪多縣湖泊數量增加到5496個,“千湖之縣”再現湖泊星羅棋布、波光粼粼的美景。僅黃河每年為下游地區提供143億立方米的源頭活水,滋潤華夏大地。
大天鵝在瑪多縣冬格措納湖嬉戲。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近年來,果洛州垃圾、污水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瑪多縣成為青海省第一個清潔示范縣,鄉鎮清潔取暖實現了全覆蓋。推動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依法開展長江、黃河流域禁捕禁漁和長江上游漁業增殖放流活動,黃河出境水質始終保持在Ⅰ類,14個國、省控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了100%。全州完成國土綠化84.55萬畝,836.22萬畝國有林和487.64萬畝非國有林依法得到有效保護,草原植被覆蓋度達62.49%,全州無土壤污染地塊,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8.6%,污染防治攻堅戰成績始終在青海省名列前茅。2023年成功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海東哇麻:龍頭山下產業興
- 走走龍頭山的木質棧道,看看龍頭山的郁郁蔥蔥,品品哇麻村的特色美食……夏至高原,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台子鄉哇麻村的龍頭山景區裡人氣漸增,附近鄉村及城鎮的人們都喜歡來龍頭山景區放鬆休閑。 “周末,來游玩的家庭比較多。…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