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輝映新征程 實干篤行在一線
青海化隆:農民當起了“甩手掌櫃” 收入卻增加了
將青稞原料炒至金黃,再添加到石磨裡,等待石磨旋轉磨出面粉……高原盛夏,青海省海東市化隆縣昂思多鎮德加村村民郭有錄在村裡的青稞加工車間內忙個不停,石磨旋轉之間,青稞面粉獨有的麥香扑鼻而來。
沿著綠油油的青稞麥田走走停停,折支青稞麥穗剝下麥粒看看灌漿情況,德加村村委會主任朱公保才旦一有時間便跑到青稞地邊觀察青稞長勢,夏日微風輕拂之際,麥稈隨風擺動麥浪起伏。
“統種共富”項目青稞田。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今年,都沒到過我家的地邊。”66歲的郭有錄邊觀察著石磨的出粉情況,邊講述著自家田地的故事。種了一輩子的地,春種夏管秋收冬藏,每一道農序郭有錄再熟悉不過,也是這十幾畝田地養活了一家老小。
前四五年,郭有錄把土地承包出去,得空了也會到地邊轉轉,看看庄稼的長勢。今年,16畝地全都入股到村集體,從播種到抽穗,郭有錄沒操一點兒心,當起了“甩手掌櫃”。“種什麼?怎麼種?怎麼管?村裡都負責,不用我操心。”
德加村平均海拔2800米,耐寒性作物青稞是這裡的主要作物。基於土地資源優勢,村“兩委”明確了“統種共富”的思路。今年,村“兩委”動員村民們將土地入股到村集體股份制合作社,“土地交給村集體,由專人負責種管收,村民自己可以當‘甩手掌櫃’,年底等著分紅就行了。而且,還能騰出時間務工增收。”朱公保才旦介紹,了解到“統種共富”的諸多好處之后,村民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全村300余戶村民入股土地共計3800畝。
“我的16畝地到年底能領取分紅,我在加工廠,每個月還有1800元左右的收入。”郭有錄表示,土地入股村集體之后,自己從來沒操心過,但收入反而比之前增加了。
郭有錄往石磨裡添加青稞。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春播、施肥……3800畝土地統一規劃、統一種植、統一管理,勢必要用工,“種植、加工等季節性用工較多,盡量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朱公保才旦表示,“統種共富”項目推進以來,村裡還添置了輪式拖拉機、液壓翻轉犁、旋耕機等大型機械,優先考慮有技術、有經驗的村民們參與進來,力求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科學化種植管理。
高原盛夏,青稞正孕穗生長,豐收在望。大量的青稞又將“何去何從”?
“預計畝產400至500斤左右,60%的青稞用來釀酒,剩余的一部分用來加工炒面,一部分加工成鮮食青稞。”播種之初,村“兩委”就早已計劃好了豐收的青稞怎麼用的問題。
青稞炒面產品。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青稞加工車間內,村民萬瑪吉將郭有錄端過來的青稞炒面裝袋、稱重、封口,說話間,十幾袋青稞炒面已完成包裝,“今年,村裡種的青稞多,我們的青稞面也很受歡迎,能在這兒多干些日子。”萬瑪吉笑著說道。
前幾年,萬瑪吉一直在縣城的餐飲企業打工,離家遠,照顧不了老人和孩子,沒少為此事憂慮。“離家近,能照顧兩個孩子上學,還能顧得上70多歲的母親。”村裡開辦了青稞加工廠,萬瑪吉毫不猶豫選擇回村務工。
圍繞著青稞,村裡的青稞酒廠和青稞加工廠“活”了起來,“統種共富”的后半篇文章有了眉目。“收成后,純收益的80%分給入股村民,20%留給村集體繼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朱公保才旦介紹。
青稞酒廠內,技術人員正在釀青稞酒。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2023年以來,化隆縣積極探索農村產業發展新路徑,巴燕鎮、昂思多鎮等鄉鎮率先行動,創新推行“黨建引領、統種共富”土地合作經營新模式,促使“小田並大田”,不僅有效解決了農村土地撂荒和農業收益低下的難題,還能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截至目前,化隆縣開展“統種共富”試點鄉鎮13個,村33個,參與農戶3242戶,入股面積21682畝。今年,“統種共富”入股土地主要種植馬鈴薯、油菜、青稞、黑青稞、小麥、飼草、大蔥、辣椒、玉米等農作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活力青海 | 護好中國最大湖泊的萬頃碧波
- 聽說過青海湖嗎?這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國內最大的咸水湖。 走近青海湖,你就會發現,她的顏色或青或藍,或綠或灰,不時有水鳥掠過湖面,掀起的漣漪則泛著金色的波光,當多彩的顏色同時出現在浩渺的煙波和蕩漾的碧水中,不由讓人感嘆“此景隻應天上有”。…
- 評論
- 關注